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健康理念也在升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应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今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了由华熙生物(688363.SH)申报的透明质酸钠(即透明质酸、玻尿酸)作为新食品原料,可添加于普通食品中。至此,透明质酸食品迎来了国产时代,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也迎来了全新发展。
“华熙生物于2004年在国内启动透明质酸入食普通食品的申报,坚持16年的背后就是希望能够以己之力推动透明质酸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突破变革”,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日前于“首届功能性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如是说。
功能性食品市场空间巨大 如何弯道超车
在国外,功能性食品早已流行多年,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中。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陆文伟教授指出,功能性食品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蛋白质、氨基酸、透明质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都是构建功能食品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但在我国,功能性食品研究起步晚,且在食品行业普遍存在原料使用单一,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以美国为全球第一大功能性食品市场,产品渗透率超过75%为参照,中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只有10%,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那么,中国的功能性食品市场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给出了答案——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助推中国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武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于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需要抓紧落实解决,这既是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也是保证国人的健康”。
透明质酸入食 “小分子”撬动产业大空间
透明质酸是人体内的自源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关节腔、皮肤、软骨等组织中,因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等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和应用价值。早期是从鸡冠中提取,每千克产品价格一度高达百万元。20世纪90年代,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将成本极大降低,让我国摆脱进口依赖,成为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国。2019年,我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的比例超过80%,仅华熙生物就占据全球近40%的原料市场份额。通过自主研发的酶切技术对分子链“定制”裁剪,华熙生物大大拓展了透明质酸的应用领域,让这个“小分子”撬动了产业的大空间。
随着今年国内透明质酸入食政策放开,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与透明质酸有关的功能性食品。如wonderlab、汉口二厂等厂商先后推出玻尿酸软糖、气泡水等网红产品。华熙生物也接连推出玻尿酸终端品牌“黑零”及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
今年以前,透明质酸食品在国内算是一片空白,但在国外市场已经存在了超过30年,并衍生出丰富的食品品类。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表示,华熙生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对口服透明质酸进行研究,并为国外企业提供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国外企业生产出透明质酸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后,终端价格会上翻几十倍,很多中国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海淘等形式购买。目前国内透明质酸入食获批了,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让更多中国消费者直接受益。
深耕研发20年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从坚持16年申报推动玻尿酸入食,到“黑零”、“水肌泉”打破国产空白,再到主办“首届功能性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为何推动行业进步升级的总是华熙生物?从欧美、日韩的大型透明质酸应用消费企业来看,究其原因,技术研发和创新迭代可能是华熙生物将透明质酸从原料成功转化为消费终端产品的关键。
华熙生物拥有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等行业核心技术,在三次产业革命中,引领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及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两次产业革命。目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已经深耕20余年,并建有完整系统的研发平台。成熟的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华熙生物在各个领域将透明质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原料的应用潜力开发出来。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任助理、教授级高工刘明表示,“将生物活性物应用于食品中,是未来行业发展升级的趋势。”现在,除透明质酸的全产业链外,华熙生物还开发了γ-氨基丁酸、麦角硫因、聚谷氨酸钠、依克多因等数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的产业转化和应用转化,都已经正在底层技术的基础上被逐一开发。
正如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所言,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华熙生物以科技作为驱动,产品基因就是“原创”。华熙生物将发挥自身研发实力和龙头责任,推动透明质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