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日前,相声演员岳云鹏在网络上表示,自己新买的128G的手机实际内存只有112G,认为手机厂商应当在宣传中明确说明,“说多少内存就给我们多少内存”。实际上,手机系统占用部分内存是行业默认,一些厂家也会在宣传海报中明确说明,不过分析认为,一些手机预装大量App也会占用内存,这是不合理的。(4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明明买的是128G的手机,拿回来却发现可用内存只有112G或者是更少,相应地,如果是号称256G的手机,可用内存可能只有235G。这样的现象,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手机的时候都曾经碰到过,也提出过质疑,只不过人微言轻,没有被外界听到而已。岳云鹏是著名相声演员、公众人物,所以他的发声,更容易得到外界的倾听,从而也让消费者的手机“内容权益”成为一个公共议题。
关于手机标注内存和实际内存不符的争议由来已久,央视在2013年就报道过“缩水的内存”。然而,手机厂商总会解释,手机实际内存与宣传不符,不是虚假宣传,手机的标注容量和操作系统显示的内存容量计算方式不同,由此就会有理论上内存损失;更何况,手机预装的系统、APP等也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内存。
如此说来,手机厂商的解释看似有一定道理。然而,它们总可以在宣传中明确说明手机实际内存吧?手机实际内存只有112G,就别宣称128G,以免误导消费者。那种只标明某种设备能提供的最大空间,却不管系统和预装软件要占用多大空间的做法,的确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缺斤少两”之感,在法律上涉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手机厂商可能要说,系统部分占用的内存是不固定的,系统版本不同或者每一次升级,其占用的内存基本要发生变化,这部分占用内存很难量化。即便如此,手机厂商也可以在优化系统的基础上,标明实际内存的误差范围,这同样可以实现给消费者一个真实的承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至于预装软件占用手机内存的情形,则更好规避,比如减少预装软件数量。手机在销售时已提前预装很多软件,有的还无法卸载。这是不少App冷启动推广的手段之一,也是手机厂商的收入来源之一。比如,上述报道披露,某手机预装了16个第三方App,某手机预装了19个,某手机则预装了31个。手机厂商对于预装软件的报价非常高,报价在一台0.8元到5元之间,对于销量上千万、上亿的手机来说,这笔收入不容小觑。
值得一说的是,手机厂商通过预装大量第三方软件而占用手机内存的问题。如果操作系统占用内存是合理的,那么在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大量安装第三方软件而占用手机内存,就是不合理的,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尤其是这些第三方软件乃是手机厂商向软件方收取费用后才允许安装的,这意味着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手机厂商获利了,用户却因软件的安装造成手机内存减少,而利益受损,且选择权和知情权也受到侵犯。
随着移动互联网、5G的发展,手机操作系统有越来越臃肿的趋势,而且,社交、视频、工具类应用越来越多,所占空间也越来越大,用户对手机内存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台统一的手机容量标识、软件预装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再也不能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