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起,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陆续恢复线下教学。此次复课,培训机构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检查整改、公开承诺”的程序,经过了各区教委严格的审核。防疫、资金监管、教师资质都是判断是否达到“合格线”的硬指标。
放心
学科类培训机构
严格审查 规范治理
3月28日,海淀区教委公布,区内9家机构的11个教学点可恢复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上周末,记者走进了其中一个教学点。
机构门前,健康码张贴在明显位置,一张长桌上摆放着备用口罩、免洗消毒液等。有人进门,工作人员会上前引导进行测温登记。在入口处的信息公示栏上,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一目了然,细细一看,“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所有课程不晚于20时30分下课”“所收学费接受资金监管”等事项都公开做了承诺。除此之外,机构还公示了所有课程的信息。另一侧的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所有培训教师的照片、任课班次及教师资格证编号,甚至还公示了每名员工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机构刚刚通过线下复课审核,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通州区一培训机构门口,除了设置测温登记台之外,在门口醒目的位置,机构还设置了给家长的温馨提示,提醒家长们“即送(接)即走,请勿入校”。一进门左手边的墙上,每位老师的简历、教师资格证编号清晰明了。前台还出示了机构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率。“虽然已经被允许复课了,但是教委还会时不时过来检查,所以我们的弦绷得很紧,各项工作一点儿都不敢松懈。”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知道可以上课了,我们家长可开心了,尤其是经过了严格检查后的复课,我们觉得特别放心。”这样的声音成了不少家长共同的心声。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为了督促指导已经恢复办学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诚信办学,市教委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执法检查,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效果。
忧心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防疫不过关 学费无监管 师资不明确
记者走访发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在陆续复课中。对于复课后的防疫措施、资金安全、教师资质等问题,不少家长有些担心。
□公示信息非教师全名
在东五环外一家商场内的钢琴学校门口,张贴着老师们的资质信息,只不过,所有老师都以小名出现:汪汪老师,心心老师,小杨老师……在公示栏中,除了介绍授课老师的授课专业和座右铭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在另一家美术学校里,面对咨询家长对师资的困惑,工作人员声称,“所有老师都是名校毕业,并且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但是并无相关信息的展示。隔壁的一家书法学校则声称,学校创办人是知名书法家,所有老师上岗前都会经过校长的培训。对此,不少家长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没有个权威机构的认证总觉得老师有些不正规。”
记者在探访过程中发现,多家非学科类的机构除了在门口张贴了健康宝扫码登记标识外,并未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其他信息的公示。
□老师上课不戴口罩
上周日下午不到2点,桐桐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北三环西路的一栋大厦,乘电梯来到三层一家儿童编程教育培训机构。“桐桐快来,咱们班就等你啦!”记者发现,这家培训机构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引导扫码测温,只有几位家长在教室外过道的座椅上等候。
“这家机构 3月份就开班了,我们上个星期来试听过,今天是正式上第一次课。”桐桐爸爸张浩说,免费试听后,桐桐挺感兴趣,便报名购买了课程。
隔着窗户,张浩指向一个活跃的小男孩,“最左边那个没戴口罩的男生,就是我家孩子,出于安全考虑,我会提醒他戴好口罩,但是老师好像也不太管。”他告诉记者,这门编程启蒙课主要用到的教具是乐高积木,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互动频率很高,孩子特别喜欢。唯有一点让他担心,“不知道孩子们用过的乐高是不是每天消毒?”
在另一间教室内,几名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坐在一张长桌前,拼装着各种零件,虽然机构门口张贴着“佩戴口罩进入”的提示,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戴口罩。市民华先生正隔着窗户向里张望,他告诉记者,他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在上智能机器人编程课,从3月份开学开始,每周日下午都来上课,“两个半小时的大课,孩子一坐就是一下午,中间也就出来喝个水。孩子感兴趣、学得投入是好事,就是不知道这课程时长安排得合不合规。”
□资金无监管怕跑路
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此次复课与此前最大的不同是,复课机构要接受统一的资金监管。这一点引来不少在非学科培训机构报班家长的羡慕。
在获批复课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现场,一位家长正在咨询报名事宜。“您确认好课程后,可以根据需要按课时缴费,最多只能缴3个月,也就是60个课时的学费。”老师告诉家长,学费不是直接打给机构,而是存在银行的监管账户,学生上课后,如果感觉效果不好,可以申请退费。
而在桐桐上课的编程学校现场,记者随机询问在场的几位家长,未上的课时如果不想上,是否能退?家长们都表示,机构没有明确给过退费承诺。“我们也担心机构跑路啊,但是也没办法,如果买小的课包,单价就会高很多。”
记者注意到,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里,单价低的确是机构吸引家长多报班的手段之一。比如在某书法学校,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目前新店开业特惠,一次性报名129课时,可以享受单价不足100元的优惠价格。对方也表示,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一周建议上两次课就可以;这样一来,129个课时要持续一年多。另一家美术学校则表示,在学生参加了试听课之后,专业老师会为学生进行一年的进度规划,所以基本的套餐都是建议以8个月的课时起步。“报的越多越便宜。”工作人员不断动员咨询的家长。
专家建议
两类机构管理措施应依实际情况而定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科类培训机构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扩张规模、发展模式上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在监管上也应该有所不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模占比要小一些,难以简单复制扩张,引发家长和社会焦虑的程度也要比旨在提分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轻。”
他认为,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治理的根本在于选拔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多年来,他一直呼吁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选拔性的考试,以合格性的考核予以替代。“学生没有被选拔的压力了,这种培训机构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市场了。”
储朝晖分析,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资金监管的必要性在于,由于大量资金短时涌入教育行业,使得某些机构变相成为了一个融资平台。与之相比,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资金炒作的风险没有那么高,因此治理力度可以相对宽松一下。然而,如果此类机构有明显的欺骗、欺诈行为,要进行严格惩处。本报记者 牛伟坤 李祺瑶 摄影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