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以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音苏布尔嘎查牧民孟和巴图在自家草场上开始忙活起来,他带领工人们在白刺根部嫁接锁阳。
这次准备种2000亩左右的锁阳,大概一天种300亩,7到8天就可以种完,这次种的2000亩锁阳,我自己投入了包括打井、买种子等各方面花了7、8万元,3年后开始采挖锁阳的话一年能有6万元以上的收入。
这几年,孟和巴图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走特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在白刺和梭梭上接种锁阳、苁蓉。两年前孟和巴图在自家草场试种了100亩梭梭,去年他在这些梭梭根上嫁接肉苁蓉,收益7、8千元。今年他又种了500亩梭梭,这样既保护了生态,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以前我们这里风沙大,天天刮风,有时候还有沙尘暴,我们通过种梭梭、种锁阳,现在生态环境好了,风沙也减少了,我们收入也增加了。
阿拉善右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梭梭林、霸王、白刺等资源分布面积达1200余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封沙育林、飞播造林等生态治理面积达393万亩。初步构建起了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握手”的生态屏障。
做好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就是要加强生态治理,我们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搞特色产业,从而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防沙治沙的同时,沙漠也成为阿右旗独特的旅游资源。让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从“谈沙色变”到“因沙致富”,依靠沙漠吃上了“旅游饭”。
出生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阿拉塔图红海子的朝宝如今是巴丹吉林沙漠的一名自驾游向导。朝宝大学毕业后,2012年开始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业。随着巴丹吉林沙漠的知名度和沙漠探险旅游和热度不断提升,2018年朝宝回到家乡和母亲从事起了沙漠旅游。
自驾游团人越来越多,收入每年也是不断增长,几百人到几千人这样的客流量,也是达到几十万元的收入,所以说沙漠旅游,也是挺看好。
朝宝家位于红色海子湖畔,在茫茫的大漠,一抹少女的粉红沉醉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网红打卡地”,即便是在旅游淡季,来他家的游客也不少。
这两年通过新媒体,我们越野人介绍说巴丹吉林沙漠是最美沙漠,我们就过来玩一下,不远千里,2000公里。过来到沙漠里面去看一下海子,体验一下你们右旗巴丹吉林的一些人文文化,吃一下你们当地的特色。
新华社记者叶紫嫣、达日罕 内蒙古阿拉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