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部署、时间倒逼计划,也是对未来世界环保的大国担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无疑是具体的任务书。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但笔者惊喜地看到,已有企业、金融机构在行动,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身影。2月底,南方电网等6家先行者已经完成64亿元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为主承销商。64亿元首批碳中和债,这是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快速落实方案,是富有创新性的融资模式,示范意义不容小觑。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具有明显的禀赋特征,明确披露碳减排等环境效益信息,确保“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笔者相信,碳中和债也仅为刚起步,处发轫之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大河支流亦有滂湃之势,值得期待!除了发绿色债等直接融资之外,资本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也必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倍道而进的作用。
近日,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示范意义同样不容小觑。“大国重器”和“顶梁柱”振臂一呼,笔者相信,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上市公司会接踵而至,争排头、做表率,由跟随到超越,时间也许不会很长。
公募基金,作为金融机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底规模已达近20万亿元。公募基金对碳排放超标企业有明确拒绝标准的ESG策略产品钟爱有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2日,ESG投资基金有139只,合计规模为2171.34亿元。公募基金的择优偏好成为主流,为期不远。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之一,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仅仅农工党中央就有《关于奋力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等3个提案。建坦诚之言、献睿智之策,代表、委员的智慧必将赋能资本市场行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毋庸置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我国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相关各方担重担、啃硬骨头,需要持续不断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