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张先生(化名)上初一的孩子在春季开学前,和小学五年级的表妹花了580元在一家美甲店接受了服务。张先生非常生气,因为“学校对中小学生都有规定的,美甲是不允许的。”然而商家却不这么看。本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姜婧仪 实习生 贾鑫茹
市民投诉:
孩子580元美甲、万元买钢笔,商家没提醒
2月底,家中上初一的孩子与上小学五年级的表妹一起到江宁区的一家商场闲逛,在逛到美甲店的时候,店员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店体验。一番劝说之后,两位小姐妹居然做了美甲,一共花了580元。
“回到家后,孩子有些害怕,因为从来没有独自花过这么多钱,而且后来想起来过两天就要开学了。”张先生气愤地说,两位小朋友一个刚上初一,一个还是五年级小学生,都是稚气未脱,商家怎么能够忽悠她们,做小朋友的生意呢?
他认为,美甲服务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面对未成年人应该谨慎提供,如果要提供,也应该有家长陪同,随后他联系商家后,对方表示不可能退款,自己也没过错,最多是帮忙洗掉指甲油。面对商家的回应,张先生不能接受。
无独有偶,80后徐女士告诉记者,无意中发现正在上初二的孩子花了近万元从新街口某专柜购买30支某知名品牌钢笔,“后来我才知道,用的压岁钱、和长辈要来钱去买的。但未成年人花这么多钱去买笔时,商家不应该做适当提醒吗?”
扬州郭女士的孩子在上高一时便喜欢购买口红,攒点钱都背着父母去买了口红。“作为学生,涂口红、染发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商家售卖前可以问一下孩子家长知不知道。”
南京市消协:
商家应该劝导或拒绝未成年人不合理消费
未成年人消费时,商家应不应该劝导、拒绝不合理的消费?
“商家面对消费者是未成年人的时候,合适的商品是可以交易的,比如零食、文具。而对于未成年人的过度消费应该主动询问,比如花万元买钢笔,这样的消费行为是否得到家长的同意,要劝导未成年人不要进行这样的消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赚钱来接受这样年龄段的消费者。”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曹炜表示,国家也有明文规定,比如烟、酒这样的商品,未成年人是不能消费的。
其实,未成年人消费主要责任在社会和监护人两个方面,监护人应告知未成年人应该怎么消费、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对他们的消费行为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请求,监护人应当立即制止这种消费行为的发生。“而对商家来讲,初中生涂口红、美甲,明显是在消费不合适的内容,应该劝导、拒绝或者和他的监护人联系。”
大众评审团
南京市人大代表邵素芳: 行业监管存在空白,需要完善
南京市人大代表、江宁区文化馆馆长邵素芳表示:对孩子来说,不管什么年龄,他们都会对美有追求,消费时不会考虑太多。对于家长来说,家长一方面关注安全健康问题,指甲油、口红是否有伤害,另一方面关注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其年龄层次,孩子这个年龄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对美的向往不一定体现在外表。
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商超是否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这些项目?其实对商家来说,从外表上,有时很难辨别消费者年龄,行业监管也没有相关标准,比如销售特殊物品、提供特殊服务时,商家要不要消费者出示身份证。行业监管这块还处于空白,没有对任何群体有具体要求,需要完善。对于孩子教育,家长也要思考是否存在空白区。
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
商家有责任提醒未成年消费者
南京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商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时候,有责任提醒未成年消费者。在商家得知消费者为未成年人的情况下,面对超出未成年人消费水平的东西,比如大额数码产品、名牌钢笔,应该做到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告知,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消费要杜绝儿童参与其中。
90后徐女士(初中教师):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需进行教育
徐女士表示,首先,对学生个人来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规定了中学生要“注重仪表”,很多学校一直强调不允许美发、美甲、涂口红,学生违反校规校纪,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另外,要鼓励学生遇事与父母商量。对父母而言,美甲类产品售出后不能退换,商家以盈利为目的,全额退款不符合现实。但商家在为未成年人服务时,需谨慎。因此,商家可帮助卸掉美甲,双方协商,是否可以退还一部分费用。
此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4条“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很显然,花那么多钱买那么多钢笔是在乱花钱。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朴素为美,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70后李先生(初三家长):
应当给予未成年人消费管控
对于此现象,李先生感同身受,“我家儿子经常在网络游戏中充钱购买皮肤,还会经常网购一些模型手办,花了不少钱,我认为应该给予未成年人消费管控,各个消费平台不能放纵未成年人进行无限消费,现实的商家更应该拒绝未成年人的不合理消费。”
80后张女士(小学生家长):
家长要引导,责任要大于商家
张女士认为此现象还是家长的责任大过商家,“现在的孩子很难从外表分辨出年纪,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初中生也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美甲、涂口红属于孩子自愿行为,商家也并没有欺骗性诱导消费,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也不相同,商家没有必须的理由拒绝孩子的消费请求。家长想控制孩子消费,可以减少孩子的零用钱,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过度消费。”
80后崔女士(商店经营者):
不具危害性,没有拒绝销售道理
80后崔女士线上线下经营着一家家居生活店铺,售卖网红梳子、香薰等产品。“消费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美甲、涂口红不像整容手术等具有风险,买钢笔更不具有危害性,客人主动花钱来做,商家提供相应的服务,是完全正常的。”崔女士表示,线上购物更不知道消费者年龄层次,又如何避免不销售给未成年人呢?
“如果是法律禁止的物品,卖给未成年人,商家是要负责任的,但不是每件商品或服务都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崔女士认为,如果家长不同意,属于家庭内部问题,是家长没有起到监督责任,与店铺无关,不应该要求商家退款,白白浪费商家的时间和人力。
关于未成年人消费的讨论从未停止,孩子的消费行为商家究竟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如何合理把控孩子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各位家长的头疼事,那么家长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