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7日讯(记者 成琪)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自2020年10月份《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辽宁、海南、甘肃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印发落地文件。如辽宁省文物局在半个月内率先和省教育厅联合转发《意见》;甘肃省文物局、教育厅在第一时间转发《意见》的基础上,又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海南省将联合发文单位扩展至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跨部门协同推动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建立。
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从制度层面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并提出了量化任务目标。如黑龙江省以县域为单位,建立“一馆一校”或“一馆多校”的合作模式;安徽省强调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对相关教育活动予以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支持保障;河南省文物局和教育厅拟共同认定一批省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单位;甘肃省提出博物馆理事会成员中应有中小学校代表;江西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对已定级博物馆每年组织展览、教育活动进校园及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讲座数量提出明确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了区、市、县级博物馆应研发的教育课程方案数量。
此外,广东、海南、云南、甘肃、新疆等省份拓展实施范围,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教育网络,扩大了学生受益面。如广东省要求博物馆定期到学校巡展,重点辐射场馆资源匮乏的市县和欠发达地区;海南省将博物馆、史志馆、规划展览馆、革命纪念馆等各类场馆共同纳入教育资源范畴;云南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本省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甘肃省积极指导校史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共同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将现场教学光盘提供给远离博物馆的基层学校和学生。
结合《意见》提出的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北京、江苏、江西、重庆、甘肃等省份创新实施多种形式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如北京市要求各学校在开展好社会大课堂活动基础上,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后服务等密切结合;江苏省将推进分龄化、系统化、常规化、信息化馆校课程研发、研学线路设计,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和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江西省计划定期开展研学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发讲座、体验工坊、微课、微视频等研学课程或教育内容;重庆市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借助“三通两平台”,探索“互联网+博物馆学堂”等教育形式,促进馆校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甘肃省提出要策划推介“3+N”模式高品质博物馆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