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出门跑腿,不用走到全身痛,在家里用手机和专家讲病情,就能完成复诊。第二天药品就可以快递到家门口,省心省钱省工夫,特别方便我们这些亲人不常在身边的老人就医。”近日,茂名市化州市长歧镇71岁的村民邹婆婆点赞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带来的便利。
邹婆婆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手术后需要经常回医院复诊。可家里距离高州市区50多公里,老两口已年过古稀,“挤一趟客车,跑一趟医院,来回颠簸2个小时,身体吃不消。”邹婆婆说。
如今解决老两口就医困难的,正是高州市政府主导、以“三甲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为核心着力发展“医疗健康+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成果,实现数据多跑路而群众少跑腿。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足不出户的老两口成功完成了4次线上复诊开方。
去年6月,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建立。目前,线上医疗网络已经实现对该市镇村的全覆盖,打通了健康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就诊者无论在大湾区还是省外,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专家一对一的复诊开方,由院方配送药品快递到家。”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茂生说,“互联网翅膀赋能医疗健康,要真正让山区百姓看病不折腾。”
赋能县域医共体新探索
高州地处粤西山区,全市山地面积占52%以上,县域山区交通不便。为化解群众看病难,打通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打通各医疗单位的信息孤岛,打破地域限制,把线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2020年6月,在当地政府主导下,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这是该院继开通茂名地区首家互联网医院,成为广东首批57家互联网医院开设网上发热门诊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免费咨询服务单位以来,以信息化赋能医疗健康,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又一个创新性探索。
据了解,在这种新型的县域医共体运行架构上,高州市区的专科医院作为二级机构,卫生院和乡村卫生站作为网底机构,全部加入总医院的运行网络,县镇村三级服务以互联网化无缝衔接。这不仅缓解了人才下基层的缺口困境,而且使得县镇村医疗水平逐步走向同质化。
近日,高州长坡镇西坑村委会的村民黄先生因脑出血,在长坡镇中心卫生院(高州市人民医院长坡分院)接受64排的螺旋CT检查。“乡镇这边刚完成扫描,城里总院那边就能同步看片子了。”该卫生院CT科的主治医生陈胜辉说,因病情严重,遂在线上发出会诊,患者同时迅速上送总院治疗。总院专家在线上同步读取黄先生的全部影像资料,有了精准的诊断,得以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给予了有效救治。
目前,牵头的高州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四甲,电子病历5级,已过省级审核。医院在手机上实现线上复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功能,截至今年2月25日累计完成线上挂号支付服务51.8万多例。该院在粤西地区率先推出床边即时结算服务,累计服务17432人次,目前床边结算率约40%,增强了就医的便捷性和人性化。
“两个闭环”托起镇村“底网”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医疗不断前行。“互联网化是数字化医院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发展的趋势。”高州市人民医院基层网络支持中心主任吴旭东说。
据了解,通过互联网+,高州市人民医院形成“两个闭环”,兜底托起镇村医疗网。一方面是通过“云端医院”建立乡村医生服务闭环,高州的32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439个行政村卫生站共享城里三甲医院的专家。专家线上面对面指导分级诊疗和远程培训乡村医生,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镇村居民进行慢病管理。在试点镇长坡,截至2月19日,不足半年内,村民健康档案建档18860份、高血压管理1018人、糖尿病管理379人的大数据已经接入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夯实了健康预防下乡进村建设。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近年来,高州镇村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占比8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乡镇医院住院人次占比3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常见病不出镇”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以医院党员专家为主体建立“村医通”村民服务闭环,每个村委会一个“村医通微信健康群”,吸引每村都加入对应的微信群与医院联动,做村民身边的医生。目前,村医通已覆盖高州全市439个村委会的22万户乡村家庭100多万村民,日常实现在微信群免费问诊、健康宣教等,让村民“小病不出村”。
“通过打造‘指尖上的医院’,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初步建立,真正做到了接地气。”王茂生表示。
能“立地”更要有“顶天”的硬核能力。当下,高州市人民医院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医院持续优化平台与政策,营造人才高地的“强磁场”。
据了解,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这家地处山区县城的医院以线上招聘为主,依旧吸引了高层次人才纷至杳来,全年招录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7人。如今,高州市人民医院在职博士20人、硕士128人、高级职称442人,建成5个省级专科、6个省级研究基地,成为提供高性价比医疗服务的引擎。
南方日报记者 李沁
通讯员 林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