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侮辱女性,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两度在微博发文道歉。茶颜悦色称,“对于创作的边界把握失当,错误地把抖机灵、打两性关系擦边球当作创意灵感”。
茶颜悦色并非孤例。全棉时代“卸妆吓跑歹徒”,三次道歉公众依然不买账,还有喜茶、绝味鸭脖、杜蕾斯等知名品牌,也都在“搞内涵”上栽过跟头。
随着粉丝经济及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的兴起,企业想通过“抖机灵”“甩包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C位”、吸引受众眼球以带动销售,本身无可厚非。然而,营销一旦越过边界、触碰底线,搞起低俗、恶俗创作,引发消费者强烈反感,那么“翻车”便成为必然。近几年,企业品牌营销想蹭热点却把自己弄成热点、遭人唾弃的先例比比皆是。
营销道路千万条,但只要流量、不问对错的无底线营销这条路走不通。在笔者看来,各类低俗、无底线营销屡禁不止,甚至有借助短视频、直播带货平台等的快速传播而愈演愈烈之势,企业在流量经济中一味趋利逐利是主因,监管及处罚跟不上或处罚威慑力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纵观这些低俗、恶俗营销事件,除杜蕾斯被罚款81万元、绝味鸭脖被罚款60万元之外,其他的则仅以品牌“诚恳道歉”草草收场。
无底线营销岂能道歉了之?不处罚、处罚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纵容。笔者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领域广告的监管频次和强度,加大对低俗恶俗广告、无底线营销行为的处罚力度;要积极发挥消费者的力量,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反馈举报结果;对于互联网、短视频等领域的低俗恶俗广告、无底线营销,可以以内容曝光次数、频率、转化量、点击率等来决定处罚强度,并及时公开曝光处罚内容,从源头上形成震慑,杜绝企业在营销时搞歪门邪道。当然,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也要认真区分低俗广告与通俗广告,以确保精准监管的同时不干扰正常市场经营行为。
好消息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启动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将“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食品安全及监管漏洞作为重点监督领域。可以预见,只要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最高检专项监督活动深入开展、消费者擦亮眼睛,我们就一定能够赢来一个清朗的消费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韩肖)
关于“微言产经”
“微言产经”是中国经济网新开通的言论专栏,旨在评点市场热点现象、聚焦经济政策影响、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经济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逻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