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肖芮冬
(资料图)
今日,细胞培养肉企业上海遇见味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 Foods)(以下简称遇见味来)宣布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伽利略资本领投,新兴投资厂牌Kindergarten Green等跟投。
人口过剩、过度饮食与资源有限的冲突正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饮食文化,未来吃什么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人造肉、代糖、植物奶、3D打印食品等主打健康环保的“未来食物”在食品科技的助推下,正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行业发展处早期,细胞培养肉量产尚需五年以上
细胞培养肉是指利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组织作为食用材料,与植物肉相比,细胞培养肉更接近真实的肉,口感也更有肉味。
记者注意到,“遇见味来”成立于今年5月,选择拟牛肉切入市场。在技术层面,其主要采用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解决从动物反复获取干细胞的问题,相比原代干细胞,iPSC的增殖能力更强,生产效率更高。
“遇见味来”创始人陈哲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细胞培养肉这一赛道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技术层面与海外还有一定差距,监管层面也尚未批准出售。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怎么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及如何提升口感是现阶段细胞培养肉行业的三个痛点,也是大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2020年,新加坡率先批准Eat Just出售实验室培养的鸡肉,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批准出售实验室培养肉的国家。谈及国内细胞培养肉的发展进程,陈哲认为,目前国人的蛋白摄取多依赖进口,因此国内细胞培养植物肉市场十分广阔,未来的细胞培养肉规模化生产不仅取决于关键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还依赖于国内整个生物产业链的完善。
“从实验室培养阶段到万升生物反应器阶段,预计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遇见味来投资方——伽利略资本合伙人顾浩判断道,“真正量产还需要突破多个方面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培养基成本的下降,还有包括支架材料、细胞系稳定性、生物反应器设计等条件的成熟。”
植物肉降温,细胞培养肉会更香吗?
2019年,植物肉的火热将人造肉赛道推向高潮。彼时,由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投资的“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BYND,股价13.35美元,市值8.63亿美元)在纳斯达克成功IPO,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大洋另一端,国内植物肉赛道也暖风频吹,二级市场上,双塔食品(SZ002481,股价5.77元,市值71.45亿元)、金字火腿(SZ002515,股价3.94元,市值38.55亿元)等公司曾拉出多个涨停板。
在一级市场,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统计,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不过进入2021年,植物肉增长开始遇阻,不仅Beyond Meat遭遇业绩、股价双杀,陷入裁员风波,国内头部公司双塔食品业绩也由盈转亏,2022上半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100%。
“当前植物肉的遇冷,使得很多投资人对细胞培养肉出手更加谨慎,但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如豌豆、大豆为原料制作,用的是食品技术,而细胞培养肉是提取动物细胞,用的是生物技术。二者虽然同属人造肉赛道,但实现的技术手段是截然不同的。”陈哲表示,植物肉属于素食概念,主要受众是素食主义者和弹性素食者,规模比较小,其技术门槛和天花板相对更低。相比之下,细胞培养肉通过生物技术能够更接近真实的肉,机会更大。
“从人类长期发展来看,细胞培养肉可以大量节省对土地和淡水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气候变化;从细分赛道来看,我们看好替代蛋白的发展;从替代蛋白投资来看,相比植物肉,我们更看好细胞肉这种‘真’肉。”谈及投资逻辑时,顾浩这样表示,“从全球来看,2020年细胞培养蛋白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实现了近400%的增长,总金额超过了4亿美元,这个增速远超植物基蛋白和发酵蛋白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替代蛋白领域的投资更是达到了4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预计到2040年细胞培养肉将达到6300亿美元规模,并持续快速增长。”
他认为,投资细胞培养肉是个长周期的事情,投资的是价值。“目前出现的短期波动是市场情绪导致的价格波动,最终会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我们相信,这个大赛道里面一定会有企业跑出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