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车达芝士、马苏里拉、涂抹奶酪、奶酪棒……各类风味独特的奶酪和奶酪制品,如今是超市和电商平台的热销品。但最近不少消费者反映,市面上很多奶酪制品的名称、成分、配料颇为繁杂,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不小心就踩坑。
“孩子很喜欢吃奶酪片,早餐和下午加餐时都会吃上几片。”市民吴女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家里常备好几种奶酪片,为了让口味更丰富,有时会买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不过吴女士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奶酪片包装上会注明干酪含量,有些则不会标注。有时恰好是那些没有标注含量的,因为口味新,孩子反而更喜欢吃。但作为家长,还是希望能更清楚地了解产品信息,让孩子吃得放心。”
市民王先生经常给孩子买奶酪棒,最近也纠结于干酪含量和添加剂的问题。“这款奶酪棒,我们一直都是当纯奶酪给孩子吃的,最近才知道并非如此。”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详细咨询了几家奶酪品牌的工作人员才得知,奶酪棒并不是“天然奶酪”,而属于“再制干酪”,而且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奶酪棒,干酪含量也不一样。“仔细查看才发现,我常买的一款奶酪棒的配料表中,干酪仅排在第三位,食品添加剂却多达十多种,其中还包括防腐剂。”王先生表示,这样的奶酪棒并不是他想要的产品。
市民刘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平时比较喜欢吃奶酪片,因此对市场上常见品牌的各类产品都比较熟悉。“能在包装上标注干酪含量的奶酪片其实并不多。”刘女士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干酪含量较低的产品,往往都选择“隐藏”这项重要信息,或者用“总乳固体含量”“奶源产地”等信息代替。刘女士表示,包装标注信息“厚此薄彼”,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她曾经就在买奶酪片时,因为只注意到包装上特别显眼的“100%”字样,买下了“100%进口奶源”但干酪含量并不高的一种新产品。
乳品市场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常见的各类奶酪片、奶酪棒、芝士碎、芝士条等,在产品类别上基本都属于“再制干酪”,也就是以天然奶酪为原料制成的奶酪制品。按照目前的相关标准,只要干酪含量在15%以上,就符合“再制干酪”的要求。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再制干酪”,其实干酪含量并不一样,再加上商家的花式营销,消费者确实有可能买到一些干酪含量较低的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已于日前公布,并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实施。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再制干酪的干酪使用比例由原来的大于15%调整为大于50%,而干酪含量在15%到50%之间的可称为干酪制品。业内人士分析,新国标落地将进一步规范市场,为消费者护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