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古镇,到处都是红柳烤肉、臭豆腐、大鱿鱼、奶茶、工艺品铺子……笔者近日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今年暑期有很多旅客投诉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包括景区内购物场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经营秩序欠佳、商业街过长、景观质量差、不明码标价、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景区离不开商业元素的植入,这可以增加景区收入,追求景区最大经济效益。从这一层面来看,景区推出商业化服务,不单是为了满足市场及游客消费所需,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毕竟,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景区服务好,更多游客才愿意旅游消费。
不过,倘若景区只是一味向“钱”看,也是发展走偏之举。例如,景区门票80元,如果开车进景区还要另交停车费。如果坐景区直通车则需交50元车费。去饭店吃饭,如果不点推荐菜,商家就会给脸色看,一份土鸡160元,一份竹筒饭20元……这势必会破坏游客体验,对景区发展也不利。
景区过度商业化是一种短视。千篇一律的店铺、只为挣钱的项目、不加管制的拉客、商品质量不过关等,只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过度商业化运营模式很可能会造成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会使景区丧失独特性。对于景区过度商业化问题,景区当有正确认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景区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避免落入过度商业化怪圈。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2021年5月,山西省发布《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避免石窟寺景点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同样,乌兰茶卡盐湖景区等地也出台了类似举措,值得肯定。
立足长远发展才是正途。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与文化创新团队合作,开发个性化的文化旅游项目是多赢之举,同时还要在治理上多下功夫。比如,一些景区增设的很多购物商店对商品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假冒伪劣产品居多,有的还使用有毒或者废弃材料来制作特色食品,这些问题更须着力解决。
此外,地方政府也当积极作为。应严格把好招商准入、特许经营等门槛,通过规划审核、规模控制、服务质量监管、时间管理、空间管制等措施,还给游客一个舒服适度的游览休闲空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