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我国钢价连续下跌,市场整体低迷。钢铁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稳定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重现行业发展活力?专家建议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供应链集成服务,既利于钢铁产业链加速升级,也利于从供应链全局降本增效。
一吨钢五吨运。数据显示,我国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约为12.0%,比全部工业企业高出2.2%,其中运输成本占58.9%,仓储成本占2.9%,配送及物流加工成本分别占12.6%和7.8%。
究其原因,一方面,“供与需”不匹配。钢铁行业单个钢厂产量高,单批销量大,但钢材终端用户较为分散,同时,客户为降低库存,多采用小批量、高频次订货,导致钢铁物流在供需两侧的匹配矛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之钢铁企业供应链以V型物流为主,源头出材料,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和储存,信息流通性低,上下游信息不对称。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PMI不断下滑,1月份为47.5%,7月份仅为33.0%,创下近十年来最低值,钢铁行业供需两端均低位运行,物流供需不匹配程度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散到集”不畅通。“从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货物很难在较小范围内完成所有流程,表现在物流上就是零散采购、集中加工,再到零散销售的过程,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说。
此外,钢铁物流周期长,多式联运需求迫切。目前钢铁的海运及铁路运输占比高达70%。
然而多式联运对货物中转运输的要求较高,等待、调度、规划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造成等待时间过长,车辆利用率降低等,同时行业信息化滞后制约物流集约化发展,如卡车司机有时要在厂区等待几天才可能装货,到了装货环节,也可能出现装卸货路线复杂、厂内二次拥堵等情况。
“目前涌现的中储智运、找钢网等优秀钢铁供应链服务企业,以数据支撑智能物流大脑,形成智能化管控,为钢企降本增效提供了新路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说。
以中国物流集团旗下的中储智运平台为例,经过对钢企厂区数字化改造升级,厂区承载货物周转能力提升60%;车辆平均等待时间由24小时缩至1.5小时;通过平台智能匹配,车辆利用率提升40%;偷换货、盗货等事故率降低至千万位级,综合运营管理效率提升10%。
同时借助此类平台,钢铁企业可实现物流人员、设施货物以及物流流程等全面接入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上下游不协调不完整局面,联动供应链各个环节。
而在多式联运方案方面,依托平台在国内重要城市为节点搭建全国运输服务网络,以及整合的300多万台社会化运输车辆,可实现调运钢车超160万辆,钢铁运输线路达2万余条,并提供定制化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及服务,达到“商流”和“物流”的有机统一。
钢铁行业供应链链路长、环节多,业务诉求繁杂,优化物流服务只是基本要求,成熟的数字物流平台更应着眼供应链生态圈,搭建钢铁行业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效能的提升,塑强钢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在河北某大型钢企厂区,钢企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中储智运网络货运平台深度打通,实现了业务关键节点的系统化、数字化、自动化操作。
司机接单后刚刚行至指定装货区域,办公室的货主相关人员便收到消息提醒:“司机即将开始装货,可查看发货现场动态”。不仅如此,司机装货、途中直至卸货,货主均可在中储智运APP内随时查看,物流全链条可视,助力企业管理效能提升。(殷晴)
关键词: 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