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很突然呀”,获悉高管和公司被起诉时,擎天智卡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8月2日,小马智行宣布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前技术人员潘震皓、孙又晗及其所经营的擎天智卡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6000万元。
这样的情景,与2017年百度状告前员工王劲与其创立的景驰科技似曾相识,同样是自动驾驶行业,同样是企业起诉离职再创业的前员工,同样是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只不过百度起诉王劲一案,已经以王劲辞任景驰科技CEO、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百度撤诉告终。如今百度自动驾驶老大的地位被普遍认可,小马智行和擎天智卡的案子才“刚刚立案,立案号还搜不到”,双方发展前景也均不明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索赔6000万元
“潘震皓、孙又晗均与小马智行签署了专有信息与发明协议,明确约定其在小马智行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小马智行所有,同时约定保密义务,约定其在职期间和离职后均需要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制度”,小马智行在8月2日发布的内部信中这样写道。
基于上述前提,小马智行当天宣布,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前技术人员潘震皓、孙又晗及其所经营的擎天智卡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小马智行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小马智行的商业秘密等,并判令被告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6000万元,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受理该案。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并搜索相关关键词,并未发现相关案件信息。对此,小马智行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刚刚立案,立案号还搜不到”。擎天智卡相关人士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并未收到相关起诉材料,相关信息正在核实过程中。擎天智卡一直以来遵守相关法律,遵循商业道德,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并无侵犯任何第三方商业秘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件和当年百度起诉王劲及景驰科技的案由一样:侵犯商业秘密。究竟什么是商业秘密,此类案件通常发生在哪些行业?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牛炬钦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公司上述商业秘密的员工,用人单位都是可以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考虑到技术类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信息,可以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和市场效益,因此在技术类企业中,公司通常都会与研发人员签订相应的保密协议,以防止公司的核心技术信息泄漏”。
侵犯商业秘密案不稀奇
“毕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嘛”,自动驾驶从业者对这类案件的发生并不意外。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直言,“员工离职后在同一赛道里创业,面向同一类型客户,采用类似技术,设计同类产品,非常容易涉及到前东家的商业秘密”。
此类案件不只发生在自动驾驶行业。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宣判的“香兰素”商业秘密案,就是典型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被诉侵权人王龙集团公司等盗用香料“香兰素”技术秘密,被判赔偿技术秘密权利人1.59亿元。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史上判决赔偿额最高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
在自动驾驶领域,侵害商业秘密案件的索赔额虽不及“香兰素”,但在科技圈的关注度不低。
2017年12月,百度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王劲及其创立的无人驾驶公司景驰科技告上法庭,并索赔5000万元,指控他违反竞业条约招募百度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等他离职前签订的一系列文件。2018年,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百度对景驰科技撤诉,景驰科技改名文远知行。同年,王劲辞去景驰科技CEO一职,创立中智行。2020年百度对王劲撤诉。
又一个自动驾驶“黄埔军校”
巧合的是,正是从百度与王劲起诉的2017年起,国内自动驾驶赛道开始火爆,资本市场传递出的信息即是背书。
IT桔子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起投资案,总金额1.61亿元,到了2017年该数字分别是25起投资案,投资总金额15.11亿元,2018-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投资案总金额分别是52.67亿元、16.87亿元、131.36亿元、224.75亿元,2022年截至目前,行业共发生17起投资案,总金额54.56亿元。
这些自动驾驶企业中,不少和百度有着联系。在8月1日参加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的自动驾驶从业者甚至向北京商报记者笑称,“感觉就是百度前员工大聚会”,如今小马智行似乎正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又一家“黄埔军校”。
根据公开信息,擎天智卡CEO潘震皓曾是小马智行卡车业务小马智卡CTO;擎天智卡CTO孙又晗原是小马智卡美国团队规划控制负责人。两人于2021年底离职,并在2021年11月创立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除了潘震皓、孙又晗,小马智卡原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孙浩文,目前是千挂科技联合创始人,原小马智行副总裁赵睿璇,现是行猩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至于小马智行是否与上述前员工签署类似的保密协议,会否对其他签署过保密协议、离职又创立自动驾驶公司的前员工进行起诉?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小马智行相关人士未予回应。
扎堆卡车赛道为哪般
其实,前员工离职成立自动驾驶公司,和小马智行业务调整不无关系。
2021年下半年,有消息称,“小马智行卡车业务研发团队并入自动驾驶乘用车研发团队,国内人数从80多人调整至10余人,美国方面的团队则几乎解散”。对此,相关人士虽表示,“小马智行一直在加大对卡车业务的投入,业务发展也非常快”,但多位员工在2021年下半年离职也是事实,且大多瞄准自动驾驶卡车赛道。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重卡智能化升级专题研究2022》数据,2021年中国重卡(总质量大于14吨)智能化市场规模为135.9亿元,2022年预计将达到339.8亿元,2030年将突破1万亿元,2021-2022年是中国重卡智能化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
具体到诉讼案当事企业擎天智卡,2022年1月,成立两个月的擎天智卡宣布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消息,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的快速起步,包括团队规模扩张以及自动驾驶卡车路测工作开展等,但暂无业务层面信息披露。高管团队中包括小马智行前员工的千挂科技和行猩科技也还在创业初期,均保持低调。
张孝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智能卡车创业公司情形比较特殊,一般是有了目标客户和合作伙伴后才会开始创业,从创建公司正式运营开始,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会有业务落地”。
相比擎天智卡等后来者,小马智行近期相当高调。披露起诉案的当天,小马智行官宣了与曹操出行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7月底,小马智行宣布与三一智卡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
由于自动驾驶的实现既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足够的技术沉淀,还需要拿到相关资质,即使当下头部的自动驾驶企业也尚未跑通商业模式,不管是小马智行还是擎天智卡,未来能否在此赛道保持存在感还需要时间验证。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