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金色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向连绵无尽的大山,洒向望谟县新屯街道纳坝村树莓种植基地。一丛丛树莓依山就势,藤蔓翠绿,葱茏茂盛,果实累累。
申刚两个星期没回家了,他说,守着满山遍野的树莓心里更踏实些。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树莓成熟的时间,眼见着果实颜色渐渐由绿转黄、转桔红,变成黑色时就要进行分批采收:“为了这些果果,我把被子都搬到山上来了。”5月1日,申刚就一头扎进大山里的树莓种植基地。
(资料图)
树莓果实较软,采收技术有讲究;鲜果保存难、货架期短、不耐储运;采摘下来的树莓如果不快速运出销售,就只能烘干或冷冻或加工成果汁。订单来了销路有了,又担心下雨会影响及时采收、影响口感……申刚说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恨不得长出八只手。
“干活我是第一把手,但是树莓育苗、选种、优化这些科研方面,申刚支持我们,销路也离不开他。”纳秧十里山莓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封明说,“去年最让我感动的是,申博士还在大街上帮我叫卖:‘树莓,好吃的树莓,不香不甜不要钱!’”
“他一直用心帮助我们。”罗封明的二哥罗封贤在一旁伸出了大拇指。
红红的夕阳映照在三人同样黝黑的脸上,山风轻拂,笑声朗朗。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放牛在山上吃到过的萢,就是树莓。”一直不能忘怀儿时记忆里山萢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申刚攻读作物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后,成为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能不能把种植树莓,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治理石漠化的研究课题呢?”
申刚的想法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为了找到合适的树莓种质资源,申刚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2015年,晴隆县碧痕镇农民杨剑在自家后山种植树莓,将视频发到网上,申刚看到后,当即带着团队来到晴隆。经过几年的努力,首次培育出无刺树莓“黔莓一号”,种植基地扩展到30多亩。
“藤蔓无刺,方便了采摘,亩产在600公斤以上,每公斤零售价超过了200块钱。”新品种树莓不仅保留了野生树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生命力更强,产量更高。随后,申刚在兴义发展了30亩树莓种植资源圃,主要进行科研示范;在兴仁种植了200亩,用于加工树莓汁等产品。
2020年,申刚转战到了望谟县。望谟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山脉绵延起伏,以侵蚀及溶蚀地貌为主。树莓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适应性强,栽植易成活,而且非常耐瘠薄,蔓生性的根系在近地面形成很密的保护网,具有特别优良的保持水土作用,是重要的生态恢复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
2021年,省科技厅以“贵州石漠化山地山莓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立项,在望谟县新屯街道纳坝村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树莓产业。作为项目负责人,申刚说:“做这个项目就是要扎根山村,解决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支撑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优良品种少、产业链短等问题。”
树莓经济价值高,栽培投入少,比其他果树见效快,定植当年就可以结果,三年后进入丰产期。看到平均亩产值可达1.5万元,而且一次投入可以长期受益,当地村民种植树莓的积极性高涨。目前,该村已种植树莓200余亩。
兼具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莓产业,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当下正值树莓采摘期,申刚说,我每天都盼着出太阳,山上的树莓就会更甜。也盼着,明年的树莓能迎来更好的春天,结出更甜的果实。
策划 李枫 刘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枫 陈慧
关键词: 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