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统计局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内蒙古、福建、河南、海南、青海等五省区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我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迈出实质性步伐。
“这次试点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核算方法,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向了实践层面。”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确立了科学权威统一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让自然资源及生态产品能够科学定价,才能真正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还将启动第四期中国森林草原资源价值核算
据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开始,国家林草局与国家统计局连续开展了三期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项目工作。研究工作借鉴了国际前沿的环境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体系,以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数据为基准,参考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
此次试点工作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为统一底板,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相关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对试点省区全域及以地级市为区域单元开展森林资源价值量核算,并结合林木资源及生态价值定价、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生态投融资政策设计、生态绩效考核、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评估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匹配性和操作性。
上述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于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试点基础上,将视情况在全国全面推开。根据计划,今年还将启动第四期中国森林草原资源价值核算,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同时启动草原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工作。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潜在价值大约在2800亿元至4700亿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
根据国家林草局数据,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这两个指标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在我国的气候行动目标中,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量从45亿立方米左右提高到60亿立方米。“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
据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介绍,目前我国的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7亿吨到8亿吨。
科学、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将使得森林碳汇量更加准确体现。“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全面而长期的观测资料和数据,在森林碳汇科学计量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表示,预计林业碳汇项目市场潜在价值大约在2800亿元至4700亿元。林业碳汇被市场视为最重要、最有效的碳汇,未来林业资源公司可以通过出售林业碳汇获利。
“十四五”森林康养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
生态服务价值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国家林草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期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为25.05万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价值为15.88万亿元,首次开展评估的森林文化价值约为3.10万亿元。
张建红认为,我国森林资源类型丰富,森林康养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森林康养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增速总体维持在30%以上,2025年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行业发展前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