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汪子轶 通讯员 郭姗姗
夏夜华灯初上,各条美食街上,三五好友,围桌而坐,撮起虾子,好不惬意!
你可能不知道,“红”透全国的潜江小龙虾身上,隐藏着169项“湖北标准”——
稻虾田里,每亩该养多少只虾?虾沟挖多深?
分拣时,小龙虾如何分级?
装箱运输,箱子该用多大的规格?标签应该怎么贴?透气孔打几个、打多大?……
从养殖、加工、运输、调料配制、烹饪到加盟店建设,全程都有标准化的规范要求。湖北小龙虾欢快地“蹦”向全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
不单是小龙虾。从农产品到光通信,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省市场监管局从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成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征程上不可或缺的“质量力量”。
为企业颁发“通行证”
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这些看似离老百姓很远的专业术语,实则与人们息息相关。
计量,如空气般萦绕身边。买东西称斤两,配眼镜验度数,“抄”电表、等公交地铁“看时刻”……桩桩件件难离计量。
现代产业,更离不开计量、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
标准,能“点石成金”。恩施玉露由于新增了“珍品”级别,价格较原最高等级“特级”价格增加1000元/公斤,预计增效1344万元。
认证,是一种“世界语言”。通过国际互认,可减少重复检测、重复认证等贸易壁垒,成为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检验检测,相当于给企业产品颁发合格证。出厂的产品,经过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走向市场。
“质量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
“荆楚质量”,构筑起全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十三五”,我省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150余项,发布地方标准542项、团体标准371项,标准化成果领跑中部;全省批筹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简称“国检中心”)33家,建成24家,各级检验中心数量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形成了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质量技术服务格局。
我省还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省份之一,武汉“岱家山”模式实体化运行质量服务站,把“一站式”质量服务窗口开到企业“家门口”,成为市场监管总局提倡的“全国典范”。
“小投入”撬动“大发展”
二氯硅烷等特殊电子气体的纯度和洁净度,决定着电路和器件的精度与质量。多年来,我国部分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于进口,成为制约“中国芯”的因素之一。
湖北晶星自主研发出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和二氯硅烷。然而,它们在进入市场时却屡屡碰壁——因国内无相应标准,无法通过检测认证获得“市场通行证”。出于无奈,这两种产品不得不先漂洋过海到日本,经过检验认定后,再转到中国销售。
在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的支持下,企业将二氯二氢硅和四氯化硅专利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一举打破“出口转内销”的尴尬局面,两项标准每年为我国节省进口资金95亿元。
包括标准在内的“质量手段”,为我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一双双翅膀。
农产品,保质增值——
过去,随州香菇深加工产品因为缺乏标准,出口受限。有了《香菇酱》和《香菇浓缩汁》团体标准后,仅品源公司一家的香菇酱出口地就扩展到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214%。
标准加持,特色农产品身价看涨。蕲艾种植加工综合产值达40多亿元,品牌价值达98亿元;潜江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520亿元;赤壁青砖茶从种植到售后,九大环节拥有23项团体标准,产业链价值达83亿元。房县黄酒依托食品加工小作坊标准,成功上市交易,年产值达30多亿元。
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鄂州新型墙体材料通过质量提升项目,每方节约成本3至5元。2021年,省质检院、电子院助力生物医药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磨具磨料等9个产业通过质量提升增效超8000万元。
质量“小投入”,撬动产业“大发展”。截至目前,通过“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已有5.3万家中小企业享受到了质量帮扶服务,覆盖汽车零配件等132个产业集群。全省食品相关产品合格率从83.3%提高到了98%,汉川童车从70.3%提高到95%,鄂州金刚石从67%提高到了100%。
一丝一缕,一粥一饭,有他们的默默守护——
通过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帮扶“巡回问诊”,7万多批次免费检验检测为企业减免费用近亿元,省级以上纺织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由64.7%上升至87.7%。
省食检院联合小蜜蜂、扬子江等著名蜂蜜企业,利用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开发蜂蜜真实性鉴别技术体系,打破蜂蜜出口欧盟贸易壁垒。
电梯、气瓶、游乐设施,有他们的严谨守护——
全省60万台套各类特种设备,30万台电梯、31103.20公里压力管道都有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全程检定,一路守护。一旦企业报检,他们就赶到现场,全年为企业减免检测费用4.8亿元。
以质量之力支撑现代产业集群
近年来,湖北现代产业的“群”越聚越密,“链”越来越强,而围绕新兴产业及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一系列质量基础设施同步升级。
“强穿透”产业计量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做强先进制造测量,让长板更长。在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我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计量科技创新基地,争取在全国产业计量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产业计量中心,加快建设。围绕现代产业集群,批准筹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维修、专用汽车、北斗地理信息、非织造布、辐射防护装备、磷化工和集成电路等9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抢占“碳计量”的前沿阵地,加强能源资源计量中心建设。锚定双碳目标,碳排放将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湖北企业碳计量能力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准,加速研制——
眼下,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正在牵头制定团体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着力填补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碰撞相关标准的空白。近几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光通信、激光等优势领域的标准研制“快人一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也在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国家、地方、团体标准研制。在我省重点产业或特色领域,将研究构建一批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标准稳链、强链、补链。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支撑现代产业集群——
搭建一流中试平台。“光芯屏端网”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产业试验环境不断优化,预计年内湖北将建成全部4项电波暗室场地检测能力,目前武汉区域3个新建电波暗室的验收检测任务已完成。
形成科研技术联盟。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我省最新获批筹建的一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开展集成电路关键参数测试技术等研究,“磁吸”一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其他计量技术机构等群体,形成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向全国范围辐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