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广州市版权局联合多个单位选定了“2021年度广州市打击侵权盗版典型案例”,并向社会发布。9个典型案例类型涵盖计算机软件、出版物、视听作品、商品标签、珠宝首饰等领域。(4月26日 本报)
保护知识产权,广州言必行、行必果。战果不仅体现在案件数量上——截至2022年3月,广州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49件988人,提起公诉805件1452人,还表现在案件质量上,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案件成为全国、全省的典型案例。
有的放矢,“重灾区”要重点“关照”。哪个领域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灾区”?我们不妨看看广州公布的这9个典型案例,虽然几个领域都“榜上有名”,但涉及网络侵权盗版案件占了6件!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网络深度嵌入公众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也为数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挑战。网络侵权行为存在易发、多发、发生快、消失快、证据易灭失等特点,因此,网络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不但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要学习他“腾云驾雾”的本领,跑在侵权行为前面。尤其要与网络交易平台合作,强化对侵权行为的预警监测和事前风险防范,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建立针对侵权行为的内部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保护效率。
对症下药,找准“痛点”施药“镇痛”。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往往因为存在周期长、取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特点,导致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痛点之一。保护知识产权宜从重从快,不给犯罪分子喘息的机会。一方面要从重,罚到侵权者“肉痛”。对于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等现象,必须加大惩处力度,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提升保护行动的威慑力。另一方面要从快,实现“快保护”。迟到的正义不但非正义,而且还不经济。对于权利人来说,当知识产权遭到侵害时,尽快制止侵权行为,防止损害结果继续扩大,也许比事后的经济赔偿更有意义、更加迫切,因此相关案件受理要及时、处理要迅速。在广东省公布的十宗典型案例中,其中一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从立案到裁决仅花了6天时间,充分体现了一个“快”字。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为原则,重点解决当前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下一步就是要用好这一地方性法规,着力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让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练洪洋)
关键词: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