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祁豆豆
近期,沪市业绩说明会“科技自强”主题周上,30多家医药公司轮番登场。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对话投资者,借助视频播放、PPT讲解、文字互动等多种方式,与投资者真诚交流、友好互动,积极分享公司在科技创新、惠民让利、抗击疫情中的 “新药方”。
投资者追捧“新药”
“科技自强”主题周开启以来,药明康德、复星医药、昭衍新药、华润双鹤、健康元、万泰生物、同仁堂、白云山、国药股份、天士力、海正药业、国邦医药等沪市医药公司先后召开业绩说明会。创新,是投资者把握药企价值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药企明确了向创新药转型的方向,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受益于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复星医药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90.05亿元,同比增长2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35亿元,同比增长29.28%。面对投资者对“吃新药”的疑虑,复星医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表示,近年来整个医药产业的战略环境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由低水平重复向创新、差异化转型已成为行业趋势。在差异化创新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许可引进、合作开发以及投资孵化,推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第一个CAR-T、第一个mRNA疫苗、第一台手术机器人。
“随着这些年创新研发的逐步落地,公司前五大收入贡献品种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制药板块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占比超过25%。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共计49.75亿元,同比增长24.28%,目前主要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超240项。” 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吴晓蕾补充道。
一批中药企业也加速提升“新药味”。2021年,天士力1.1类创新中药坤心宁颗粒获批上市,健民集团1.1类创新中药七蕊胃舒胶囊获批上市,寿仙谷第三代去壁灵芝孢子粉系列产品成功研制。上述公司纷纷在业绩说明会上分享创新硕果。
“新药方”落地过程中,为医药研发提供服务的CXO企业也迎来了自身快速发展的“高光”时刻。在药明康德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副董事长、全球首席投资官胡正国率领众高管如约在“云端”亮相,虽然不是现场会议,但线上互动的热情仍然不减。胡正国分享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公司研发和技术人员超过32000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研发团队之一。凭借强大的研发优势,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归母净利润50.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5%、72.2%。从客户维度看,公司继续坚持“长尾客户”战略,报告期内新增客户超过1660家,活跃客户超过5700家。
作为国内临床前安评细分领域的龙头,昭衍新药近三年净利润均保持50%以上增速,截至2021年期末,在手订单金额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67%。公司总经理兼董秘高大鹏向投资者透露,公司将继续扩建实验设施规模和人员规模,提升订单执行效率,帮助研发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评价工作,加速将产品推向临床。
战“疫”惠民显担当
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药行业政策不断深化,药企如何在双重考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颇受投资者关注。
华润双鹤相关负责人坦言,公司将积极应对行业变革,坚定践行“低成本、大规模、多品种、高质量”的战略方针。对于普仿药业务,以全价值链低成本、快速上市的仿制药产品群、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竞争优势,积极拥抱带量采购。
“公司重点产品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被纳入第七批集采品种范围,预计将对该品种的销售价格及市场份额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公司一方面在商务、生产、终端等各个环节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竞争力,力促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元相关负责人回应投资者。
吴晓蕾也就复星医药去年毛利率下降的情况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她指出,存量品种在集采中选后产品毛利率下降,但与此同时,集采产品销售费用率亦同比下降。2021年,公司已有23个产品在六批集采中中标,对于纳入集采的存量品种,公司发挥多渠道营销及精细化生产的优势,以价换量的同时强化集采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在以价换量、惠民让利的同时,医药公司也直面疫情挑战,积极投身战“疫”,尽显中国药企的责任与担当。
复星医药副董事长关晓晖向投资者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敏捷应对疫情窗口,履行医药企业社会责任,通过自身业务布局优势,全链条打造从预防、检测到治疗的产品矩阵,包括获授许可的mRNA新冠疫苗、新冠治疗药物,以及自主研发的新冠核酸及抗原检测试剂盒等。
健康元董秘赵凤光表示,公司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的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已提交上市申请,三期临床数据表现良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