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得宣称“高倍防晒”、26种致敏性组分香料或进入“黑名单”、pH值原则上不高于7.0……在《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了儿童化妆品的相关技术要求。
防晒类或成重点监管对象
征求意见稿包含对儿童化妆品基本要求、产品名称及相关资料要求、产品配方及原料使用要求、产品执行的标准要求、标签要求、产品检验报告要求、安全评估报告要求。
其中儿童防晒类产品或成重点监控对象。征求意见稿规定,儿童防晒类产品不得宣称“高倍防晒”、不鼓励暴晒的内容(如有效抵抗n小时紫外线辐射、有效降低n%紫外线损伤、提供n倍防护能力等),而在产品中使用3种以上化学防晒剂、配方使用量与成人相似并且SPF值高于30的,必要时需提交配方优化过程的研究数据作为证据支持。
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产品备案信息中,有部分品牌的儿童防晒产品注册信息已过期。中国商报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备案平台中输入“儿童”,共有46条备案信息,均为儿童防晒类产品,包括孩儿面、新碧、曼秀雷敦等知名品牌在内的产品注册信息均已过期,产品的注册基本信息页面上均显示“国家药监局未组织对本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本批件不作为对产品所称功效的认可”。
一位进口化妆品代理销售商对记者坦言,备案信息过期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备案,若未能通过备案,则意味着产品面临下架风险。
新规下产品销售是否受限?后续备案信息何时更新?中国商报记者分别致电红色小象、曼秀雷敦、孩儿面品牌的生产企业,对方均表示注册备案方面的具体信息尚不清楚。
产品功效宣称评价更难做
多数儿童化妆品难做功效宣传评价,企业成本投入也将加大。
“相比成人化妆品而言,儿童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评价更难做。”国内某芦荟护肤品品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企业或可能在研发上更多用有机植物等无毒、纯天然的成分,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功效宣称是要求做‘人体/消费者/实验室’功效宣称测试的。这一现象表明之后品牌们不能肆意宣传产品功效了,一定要有依据、有注册备案、合规合法。目前功效检测的费用较高,一次检测的费用约为7000元—30000元以上,耗时50天—110天不等,若产品检测不达预期,就等于白费了一次检测。”大麦星球美妆智能服务平台创始人何婉莹对记者表示。
同时,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列出了26种致敏性组分香料,并提出儿童化妆品配方应当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香精或者香料,不建议使用成分复杂的可能含有26种致敏性组分的原料作为芳香剂。如使用含有26种致敏性组分的香精或者香料,应当进行充分安全评估,对致敏性组分含量在驻留类产品中大于等于0.001%,以及在淋洗类产品中大于等于0.01%时,应当在标签上标印以告知消费者。
在原材料使用上列出不推荐名单,这在化妆品行业中还是首次。“这也意味着,化妆品企业在研发儿童化妆品产品上有了原料‘黑名单’,一旦使用了这些原材料,就要花钱去印证产品无毒无害。企业可能更多会避开这些原材料,能不用就尽量不用了。”上述芦荟护肤品品牌相关负责人坦言。
此外,儿童化妆品行业的“上新速度”或受影响。何婉莹表示,企业获取新品注册备案所需的原料报送码、安全评估报告、功效宣称评价报告等资料的难度增加,导致成本上涨,短期内新品上市节奏或会变慢。同时,行业的人才、资金资源不足,很多品牌和工厂的功效评价体系、安全评估、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等问题也会导致新品锐减。
进口产品监管或更严
在儿童化妆品这一赛道上,进口化妆品面临的监管也趋严。征求意见稿明确,产品配方标注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进口儿童化妆品”(境内委托境外生产的除外),应当针对中国儿童消费者的肤质类型、消费需求等进行配方设计,所提交的说明资料应当能体现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必要性以及所开展的相关研发工作。
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备案平台发现,2021年至2022年,在中国市场备案儿童化妆品产品的企业微乎其微。
此前,国家药监局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标签,必须标注“小金盾”。中国商报记者在线上销售平台发现,截至目前,还未有进口儿童化妆品在产品销售页面标注上“小金盾”。
上述进口化妆品代理销售商坦言,国内注册/备案儿童化妆品门槛太高了,这一类产品在后续销售上也会面临多轮检测和相关部分的抽检,出于投入成本考虑,进口化妆品企业未来或想把这部分费用放在回报更大的产品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