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超32%,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7300亿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围绕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广东“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清洁能源将逐步成为广东能源消费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49%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14%,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国内领先并与当前中等发达国家基本相当。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仍为广东接下来重点任务。多位受访专家也表示,当前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日趋复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加速期,因此广东需要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核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广东贡献。
更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能源正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演变。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对比来看,广东将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设定为力争达到32%以上。“这是广东基于现状基础所设定的目标,也显示着广东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决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数据看,广东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仅2.9%,低于江苏、浙江等省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仅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能耗强度是美国、日本、德国的1.5-2倍,能源结构清洁化及低碳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积极争取省外清洁能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多项举措。
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上,广东提出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适度发展陆上风电、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同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具体来说,重点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光伏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发展,推动光伏在交通、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
根据规划目标,“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各2000万千瓦,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3600万千瓦。
“广东将重点发展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以及光伏产业,这也是从资源要素、投资效益以及建设周期综合考虑的结果。”林伯强表示。
在他看来,广东持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也是广东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实际上,尽管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却是资源小省。广东对煤炭、 原油、天然气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2020年广东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4%。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广东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缺煤、少油、乏气,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
因此,面对能源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运行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的趋势,广东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补齐产供储销体系短板,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同时合理建设调峰电源,做到资源供应有保障、产供储销有弹性、能源发展可持续,进而全面提升能源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规划》还提出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实施节约能源优先战略,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工业、建筑、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工程。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并举,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替代,提高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等。
建设国内领先新能源产业集群
“依靠强大的市场规模和制造能力,中国在风电、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完全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产业都是资金、人才密集型,这是广东优势,也为广东率先布局相关产业提供基础。”林伯强表示。
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提出要以“抓龙头、铸链条、育集群”为目标,全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巩固提升海上风电、核能、太阳能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氢能、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能源产业集聚区。
以氢能产业为例,《规划》提出广东将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同时,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面对能源形态加速更迭的趋势,科技创新显得尤为关键。
有专家指出,尽管广东在产业基础及人才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能源科技的自主创新上仍不够强,比如在氢能、储能、碳捕捉等技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容量、深水区海上风电开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仍不够紧密。
“广东在传统能源技术改造上走在全国前列,但这也意味未来提升的难度更大。”林伯强也表示,广东应该把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全力培育能源产业业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耦合,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对此,《规划》提出广东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加强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能源创新示范工程,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比如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规划》提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前沿,提升优势关键技术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加强海上风电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大容量抗台风海上风电机组、 漂浮式风机基础、 柔性直流送出等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推进光电材料物理理论研究。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