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日前,南宁市正积极推进西乡塘区率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工市场,该零工市场已初步建成,待优化后挂牌启用。《工人日报》记者走访西乡塘区零工市场发现,零工们对于这一政策支持则知之甚少。
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友爱立交桥下,打散工的人们三五成群,以老乡划分聚集在桥底、树荫下等待招工。一辆出租车在桥底停下时,他们蜂拥而上,焦急围在车前,争着询问乘客“招工吗?”他们是灵活就业劳动者的一分子,从事着临时和短期工作,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零工”。
为进一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日前,南宁市正积极推进西乡塘区率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工市场,该零工市场已初步建成,待优化后挂牌启用。
《工人日报》记者走访西乡塘区零工市场发现,零工们对于这一政策支持则知之甚少,不少零工存在担心招工收费、平台扣工资、工作不自由等情况。
“我们没有技术,做不了技术工”
3月21日正午时分,友爱立交桥下零工们或坐在电动自行车上刷手机看短视频,或倚靠在斑驳墙壁上望向四方,或聚在一起打牌消磨时间。当一位市民走来,表示想要找个刷墙漆的师傅时,不少零工摇了摇头。零工刘大姐表示自己只能做基础工作,比如搬水泥、清扫房屋,“我们没有技能。”
刘大姐告诉记者,友爱立交桥下的零工主要负责挑沙、挑水泥、家政清扫等工作,南宁人居多。“都是些力气活,100多元一天,遇到大方的老板能有200元。”但目前受疫情影响,大家常常一整天都等不到工作。
来自南宁市宾阳县的韦阿姨表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技能。她天亮就来到友爱立交桥下等工,眼睛转来转去,巴望着老板招工,找不到工作,回家也睡不着。她双手抱住腿,倚靠在墙壁旁叹气道:“现在工作难找。疫情防控期间,工厂停工,招的临时工也少了。”
韦阿姨今年47岁,家中有4个孩子,都在读书,开销很大。20年前她放弃农村的耕地,与老乡一起到南宁市区打零工。她早上五六点来,等到下午五点,中午就吃从家里带来的白粥、馒头。她形容自己“每天杵在一家印刷店门前”,“有机会的话,我更愿意进工厂,收入稳定,不会像现在一样没事做,天天为钱烦恼。”但谈到为何不去工厂工作时,她直言自己心有余力不足。流水线速度太快了,她年纪大了跟不上,“我们没有技术,做不了技术工,工厂也不愿意要我们这些老的。”
没有上社保,也不了解政策
与韦阿姨不同,陈小哥来自云南,在南宁打零工已有七八年时间。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零工,他身穿粉色衬衫,神色轻松,坐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低头刷手机,不时抬起头来回应记者的提问,“我每天都能接到单,一个月最低收入9000多元,最多能到3万元以上。”
陈小哥是友爱桥下为数不多不愁生计的零工。他早年在昆明模具厂工作,后自学掌握维修空调等技术活,靠技术行走江湖。即使是零工,他也会每月给自己上社保。
相比之下,韦阿姨早年间受传统观念影响,秉持“女主内”,不曾掌握一技之长。她认为自己头脑不灵活,且在装修房屋、修锁、修理家具等工种上,招工者更乐意要男工。
韦阿姨身边的零工老乡多没有给自己上社保,也不了解相关政策。记者向他们介绍西乡塘区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时,他们均表示不知情。“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陈小哥不愿去零工市场找工作,向往自由生活的他觉得市场会限制自己。韦阿姨则担心零工平台会扣佣金,还会收费,也不愿意加入线上零工平台找工作。
实现零工向全日制工转变
“我们是政府部门牵头,西乡塘区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保证不收任何费用。”南宁市西乡塘区人社局工作人员韦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零工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
据了解,目前该片区零工多以熟人介绍、微信群等方式招工。很多工头有用工群,在群里发布招工信息,一个群能有几百个人,零工可以加入多个用工群等待招工。但这些招工群和其他零工平台一样,如果出现用工纠纷,零工们的权益难以保障。“但在我们的平台,我们可以联合法院、劳动监察局、工会等部门一起来为他们维权。”韦女士表示,未来将会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整合家政、物流、快递等行业信息进行用工发布。
南宁天气炎热,零工常躲在桥底等工,零工市场能为他们提供饮水、乘凉等服务。针对零工交通工具多以电瓶车为主的情况,零工市场还计划设置充电桩。韦女士说:“主要还是给零工们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市场建起来后,还可以为设置一些公益性的技能培训课程,让他们有一技之长。”经过技能培训后,零工就有机会实现向全日制工的转变。
针对“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日前,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多个部门印发方案,一方面,支持零工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另一方面,打造“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重点劳务品牌,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定岗定向培训,进一步提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