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曾令俊
当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10000美元后,人身险保费规模年增长率预计将高达13%,并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人身险市场;到2040年前后,我国的人身险渗透率有望达到11-13%的稳定水平,在2050年预计可实现45万亿人民币的保费规模。
3月10日,奥纬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人身险行业报告作出上述预测。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钱行表示:“近10倍的预期增量意味着当前我国居民仍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医疗险、养老年金、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保障缺口尤为明显,这些需求将成为中国人身险市场未来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人身险市场近年遭遇了挑战。数据显示,中国人身险行业原保费增速降至个位数,首年保费首次连续三年下滑。今年1月,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387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050亿元,同比下降5.8%。
这种情况如何破局?钱行表示:“很多人都认为数字化可以帮助人身险行业力挽狂澜,传统的代理人模式已不再有用武之地。然而,我们的调研结果却指向不同的结论。”
数据显示,线上渠道仅贡献了5-6%的原保费收入,难以动摇专属代理人(60%)及银保渠道(30%)的主流地位。调研发现,消费者们更习惯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或购买简单基础的保险产品,而线下渠道依然是购买大额、复杂人身险产品的首选,基于“人情味”的信任对于人身险业务来说不可或缺。
报告认为,数字化渠道和数字化工具只是手段,而代理人的赋能和改革才是重中之重。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质量代理人优增和数字化工具的推出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赋能的成效和随后代理人行为模式的变化。
事实上,很多头部险企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加大了对代理人队伍的改革力度。中国平安于2019年启动寿险改革,目前成效已传导到收入端。今年1月,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1%,与去年同期下滑5.54%的增速相比,平安首月保费收入出现了V型反转。
去年,新华保险年中工作会,宣布迈出改革“长征”第一步;2019年初,中国人寿发布了“重振国寿”战略构想;友邦人寿也宣布升级相应营销员策略。
过去两年,惠民保出现井喷式发展,2021年全年,28省份122地开通177款惠民保,覆盖1.4亿人次,保费收入达140亿元。这在外界看来,惠民保的出现会抢占原来人身险的市场,影响商业保险的空间。
但报告认为,惠民保刺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而不是蚕食。惠民保针对不同的目标客群,对商业健康险是很好的补充。
“惠民保的初衷是覆盖岁数比较大、有过往病史的人群,因为他们往往想投却无法投保。商业保险和惠民保定位的人群不一样,而且如果仔细研究报销比例,商业保险也许条款更优惠,所以惠民保其实对商业健康险没有太大冲击。”某大型险企代理人表示。
关键词: 保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