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广东陶瓷企业陆续迎来节后复工复产。不过,复工伊始,企业就面临着燃料价格上涨这第一道难关。
多位业内人士均向第一财经透露,春节之后,气价一路走高,有的企业选择推迟复工复产,甚至有部分已经点火复产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停窑应对。
华岩品致董事长伍剑锋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情况来看,我们已正常复工复产,但天然气价格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已出现同行因顶不住成本压力而停产的个案,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高耗能行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路线图已于日前公布。2月1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外公布,其中涉及包括建筑与卫生陶瓷行业在内的17个行业。
虽然眼下成本压力已逼近广东陶瓷企业生存的“生死线”,但对于仍然能撑住的企业而言,节能降碳仍将是接下来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
广东气价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作为陶瓷企业的主要能源之一,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正在持续上涨。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3月2日,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全国指数为8568元/吨,根据走势图,价格自2月7日起便一路飙升,呈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分区域看,具体到广东,广东LNG出厂价格指数为9272元/吨,与2月10日的4904元/吨相比,涨幅高达89%。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节后这一波天然气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冲击比较大,现在的价格已经突破了广东以往气价的峰值,最高一度达到超7元多/立方米,而以往正常价格一般在3元/立方米左右。
“对陶瓷行业而言,能源成本占整体成本的30%~40%,当天然气价格到达7元/立方米的时候,对企业成本的推高是非常厉害的,有的企业无法消化。”陈环透露,今年行业复工复产时间与往年一致,但遭遇一波天然气价格上涨,有的企业已选择推迟点火,有的已经点火也选择了停窑。
伍剑锋表示,各产区液化天然气价格并不一致,目前最高的是江门恩平产区,当前价格是年前价格的两倍左右。此外,液化天然气价格飘忽,短期内变化大,生产企业也很难对销售终端加价。
2月21日,佛山市新华陶瓷业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陶”)的五条智能生产线已全部正常复产出砖,日产能达90000平方米。新华陶使用的是价格相对更稳定的管道天然气。该公司董事总经理罗浩乐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管道天然气的价格对比年前也略有上涨,当前为4.3元/立方米。
随着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接下来陶瓷产品是否会出现涨价潮?陈环认为,价格调整一方面取决于成本,另一方面也要看市场是否有提价的空间。个别品种小幅调整肯定是有可能的,但不太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价格调整。去年不少企业都提前放假,停产时间相对比以往更长,整体产能有所下降,加之节后部分企业因气价高昂推迟生产,有可能出现市场产品需求与产能不匹配的现象,个别产品可能出现低库存甚至缺货。
“除天然气外,硅酸锆、氧化锌等原料也在升价,为了节省成本,我们会选择提前支付,就可以与供应商协商打折。”罗浩乐认为,考虑到市场竞争的问题,面对短期的成本压力,提价并非首要考虑。
企业趋保守谨慎
近几天,陈环都在走访广东陶瓷企业,他向第一财经透露,企业普遍反映比较困难,比预期差,其中有成本增加的原因,也有市场信心的因素:一是新的项目少了;二是受疫情影响项目推迟了;三是低预期,各个环节都保守、谨慎了。
据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及广东陶瓷协会数据,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陶瓷砖产量21.3亿平方米,占全国总量21%;卫生陶瓷产量5039.8万件,占全国总量23.0%;2020年,广东陶瓷砖产量20.9亿平方米,下降1.8%;卫生陶瓷产量4938.8万件,下降2%。
去年由于限电、天然气涨价、市场不景气等原因,陶瓷企业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对于今年的市场环境,业内人士普遍不太乐观。
整体上,陈环对今年的建材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管桩行业是预测市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开年情况提示今年的市场仍有期待,相信不会太差。此外,国家对于刚需房、保障房的建设比较重视,若有利好政策提前出台,有望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陶瓷行业有一个时间差,要下半年或明年才会反映出来。
提到订单情况时,罗浩乐说,暂时还是可以产销平衡,但从以往情况来看,节后的生意一般都会比较好,订单量会多于产量。今年的市场情况确实受到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客户担心瓷砖价格波动,现在不敢做太多库存。
对于今年的发展计划,华岩品致将延续转型升级的路线,专注中高端岩板的研发生产,完成订单交付的同时继续开发新品。伍剑锋说:“今年的大环境不算太乐观,但希望仍然有。由于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去年年底至今,从经销商体系、工程、出口三大渠道收到的反馈比较好,收入增加,成绩比较令人鼓舞。此外,房地产行业相对去年应该会更加平稳发展,环保政策也在稳步走,企业比较容易适应。”
在2月16日的2022年广东省建材产业新春座谈会上,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首席专家吴一岳给出几点建议:一是行业企业不要进行急进的推进、扩张;二是各协会要引导企业更加细化产品市场,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去细化和完善;三是要紧紧捉住“现金流”不放,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四是研究如何遏制成本传导的办法,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成本波动,降低成本因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成本抗压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双碳、能源管控等政策因素,进行综合衡量,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双碳”工作已陆续开展
展望2022,节能降碳依旧陶瓷行业的关键词。去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今年开始进入具体执行阶段。
2月1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外公布。
其中,《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下称《实施指南》)提出,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同时,《实施指南》也指出,我国不同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生产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差距较大、能源管控水平参差不齐,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截至2020年底,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小于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小于5%。
陈环表示,未来“双碳”工作必定会更有力地开展,根据去年的布局谋划,今年将进一步落实执行。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合理有序开展工作,避免对企业带来过大的冲击。具体到广东地区,根据《广东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2022年广东碳市场覆盖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行业,目前对陶瓷行业的碳核查工作已经启动,此外,陶瓷行业的能效对标工作也将在今年开展。
罗浩乐认为,企业可以从窑炉和产品的改造入手,每一项小的调整都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能耗。但现在燃料价格太高,燃料成本占比增大,企业难以抽出资金进行技改,节能降耗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
新华陶于2019年引进“高铁时代”整线窑炉生产设备。罗浩乐说,这些设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好,能耗较低,但同时造价较高,比一般窑炉的价格贵超过10个点。“节能是最关键的,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现在能源价格高企,按照每日正常生产来看,肯定要先考虑节能。”
陈环提醒,节能降耗已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企业不能被动,要适当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