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更安全,数字化全程监控是条出路!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崔吕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至今,中国一直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当前,我国两轮非机动车保有量7亿多,相当于每两人拥有1辆车。
“个人认为,当前我国的两轮市场情况,呈现出两个新特点: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购买电动自行车,这也使得我国电动自行车保用量近3亿辆;二是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逐渐成为居民普遍接受的短途出行方式之一,据估计,目前全国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有2000万辆,共享助力车有1000万辆。”谈及此,哈啰出行副总裁周锦秀很有“数”。
百姓青睐是一方面,周锦秀认为,对城市交通而言,自行车、电动车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占用道路资源少,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还能方便公交接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去年,交通运输部在给全国政协委员陈宗的提案回复中提到,共享电动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当下“双碳”的大背景下,两轮出行更是符合政府倡导的“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从业者,我认为我们在两轮出行领域的使命就是应用数字技术红利,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就换电业务而言,我们经历了3年实践,逐步拥有了先进的电池、换电柜和实时监控的大数据平台等。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居民私人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及使用中造成的火灾事件频发,造成了人民财产损失,甚至是严重的人员伤亡。”究其原因,周锦秀认为,虽然我国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有3亿辆之多,但这些电动自行车新旧不一,超标电动自行车、电池受损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不可控,极易发生爆炸。而要对这些老旧超标私人电动自行车实施监管,难度并不小。
目前,全国通用的解决方案是在小区内也就是户外配套建设充电桩。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室内充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火灾本身依然无法避免。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周锦秀认为,还是要靠提高电池和车辆质量,提高充电器质量,并实现对电池及电池充电过程的数字化全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