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中国领先的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瑞人才”,股份代号6919.HK)在北京发布《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蓝皮书聚焦“多元化用工的效率、灵活性与合规”,对灵活用工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不同灵活用工类型的差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据了解,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与人瑞人才联合推出的中国灵活用工研究项目第二期,旨在为推动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指引。蓝皮书指出,制造业中灵活用工普及程度最高,近七成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传统服务业约63%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现代服务业该比例约56%。
制造业灵活用工普及度高,未来规划却趋于保守
而在岗位方面,制造业灵活用工主要集中于一线普通工人岗位,如一线生产工人;其次为技术工人岗位,如钳工、电工等。
蓝皮书指出,制造业灵活用工特点鲜明:第一,岗位需求多集中于技能要求相对单一的一线普通岗。第二,受产品特点或买方市场影响,用工往往有淡旺季之别。譬如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小商品制造企业往往受其订单方淡旺季销量影响;以内销为主的商品制造企业则受国内购物节影响;如空调、电暖气制造企业则受使用季节的影响。第三,岗位之间协作性强。
学界、业界与政府对制造业灵活用工与背后的劳动力市场有大量讨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用工成本、一线工人离职率持续攀升,多家受访制造企业均表示,目前行业现状就是招工成本上升却依然难以招满,即使招到,流动性也极高。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百个“最缺工”职位中,“工具钳工”等制造业蓝领职位占比近五分之一。因此,制造业的灵活用工普及度高,未来规划却趋于保守,正反映了这种高需求与难获取并存的用工现实。
分行业灵活用工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生态复杂。为制造业提供灵活用工的中介组织种类繁多、关系复杂,专业水平层次不齐,且在用工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部分中介组织不满足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所得收入,甚至联合工人进行“职业试用/骗工“,使得用工企业投入大量时间与经济成本后,却依然无法及时获得相应劳动力。
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同样面临用工困难
蓝皮书指出,在灵活用工规模调整趋势方面,制造业企业今年汇报的核心诉求是维持现有规模不变。
用工难、用工荒、缺口大的问题依然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用工困难并不仅仅出现在传统制造企业中。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企业同样面临该困难与人才缺口,尤其是研发人员,譬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数据治理、架构师、数据工程师等,智能化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等以及数字化新兴方向人才,是当前最难招聘、难保留、招聘成本最高的群体 。
未来,制造业企业可能在保持灵活用工规模稳定的同时,优化灵活人才结构,将灵活用工从一线基础岗位向研发岗位缓慢转移,将人力成本投放至对企业生命力、创造力更高价值的岗位上。如此,制造业灵活用工规模的“稳定”将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动态稳定”。
这种趋势在人才供需两侧都已经有端倪。在课题组本次调查访谈中,多家制造业企业表示,正在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或工业机器人的方式,来降低对生产人员的依赖。中智咨询最新的《人力资源服务供需调查报告(2021·中国)》也指出,45.6%开展高级人才寻访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最集中关注的行业领域便是制造业。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更是认为,到2025年,自动化和人机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将颠覆全球15个行业和26个经济体的中型及大型企业的8500万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