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企大佬造富神话破灭:超300名高管职务变动,裁人同时也怕被裁
来源:时代周报
‘编者按’: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房地产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近600次调控政策落地后,行业一改过去蒙眼狂奔的发展状态,逐渐向平稳、健康的方向转型。
在此过程中,许多地产人的命运发生改变,有人在大浪淘沙中挥手告别;有人初心不变选择坚守。
针对行业变化,时代周报推出《地产人这一年》专题,记录大时代下地产人们的不同命运。
“缩表时代,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员工成第一位的问题。现在还有人要加入地产行业吗?”当被问及对行业人员流动看法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抛出灵魂拷问。
2021年,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企开启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区域裂变、总部收编、组织焕新……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名目繁多,在这场“大手术”中不免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
作为组织架构调整的主要执行者,房企高管在裁人的同时,自己也面临被裁的尴尬处境。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有超300名房企高管发生职位变动,涉及万科、碧桂园、中海、华润置地等近百家企业。
在此背景下,房企高管的造富神话随之破灭。胡润百富榜里,地产老板集体从十强榜单中跌落;各大薪资排行榜中,房地产行业不再傲居前三;“亿元总裁”“天价转会费”等新闻不再见诸报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利益共享”机制驱动着房企高管们不断向前,当行业遇冷,“风险共担”成为他们身上的重担。为不被淘汰出局,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底层逻辑正在改变
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聚光灯至少有一抹投射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他们被视作老板的“左膀右臂”,承担着保证企业平稳运行的重任。
房地产品牌专委会副主席姚科,是地产界明星职业经理人之一。从1999年入行至今,姚科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22年,曾在金科、蓝光、领地等房企任职。12月初,他因个人原因从领地集团离职,卸任领地集团助理总裁兼品牌总经理。
早在2021年年初,姚科便观察到行业变化:市场持续分化,一线城市楼市调控收紧,四五线城市出台“限跌令”。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正在改变。
姚科用“混沌”二字总结当下市场环境。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处在大变局前夜,新秩序还在建立,挑战和机会并存。政策、金融、市场、预期、房价都在发生史无前例的巨变,行业还未完全形成新的逻辑,处于混沌状态。
进入下半年,预期的市场回暖并未到来,取而代之的是调控持续加码。“2021年最难过的一关莫过于信心触底,各种焦虑、负面、唱衰声音,对客户预期造成严重冲击。”姚科指出,信心缺失非常容易造成内卷,形成多米诺现象。
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职业经理人焦虑剧增。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地产老板的希望,需对业绩、销量等负责。另一方面,企业日常调度工作增加,几乎所有人都感到分身乏术。
纷乱之中,行业掀起职业经理人转会潮。12月以来,已有12家房企启动组织架构调整,数十名职业经理人离职,有人转行到其它行业另谋发展。
“每一个行业都有周期,地产人都非常全面和优秀。对转行的同行,我想说,地产人无论在哪里,都能传承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精神。”姚科说道。
面对压力,姚科常常听歌解压。在他看来,当下只能用理性去战胜焦虑, 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应对房地产新时代的到来。归根结底,职业经理人还是应该着眼当下,以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立身之本。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有人认为地产行业余晖逝去,不再有想象空间;有人认为支柱行业充满弹性,仍大有可为。姚科则认为,明年行业将加速重塑,市场盘整更焦灼,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规则将如期而至。无论是寒冬还是春天,行业都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与之对应的是更大的机会。
没有人绝对安全
追回款、裁员、融资、投资,为实现年初定下的KPI,地产高管不得不在混沌中重整秩序。
变化从第四季度开始。李响(化名)在一家粤系房企担任集团助理总裁,10月中旬,公司召开员工动员会议,定下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底裁员20%,上不封顶。
会议结束后,一名区域总经理递交了辞呈,此时距离他入职不到一个月。
组织架构调整、人员优化、业务调整,公司裁员的对外口径颇为温和,但内部执行却十分严酷。李响透露,公司每个部门都拿到了裁员硬指标,部门负责人与人力部门共同拟定裁员名单。
10月至今,李响所在的房企共进行了两轮裁员,第一轮是人才优化,以能力为导向,优化工作不饱和的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员工;第二轮是成本优化,从节省成本的角度看,往职级高的员工盘点,高年薪、高奖金的同事进入优化环节,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员工。
“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裁掉的人。留下的人也不好过,我们在重新梳理岗位职责,原来整个部门的工作压下来,工作明显增加了。”李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两轮裁员共裁掉30%~40%的员工,力度空前。如果环境持续恶化,裁员动作仍会继续。
“黄金时代”遗留的人才过剩问题,在“冰河时代”彻底暴露。在房企看来,裁员面向的是内部员工,产生负面舆情的风险最小,是节省成本最快的方式。
李响笑称自己现在日常工作就是用砍费用、砍费用、砍费用。因为分管集团营销管理,他经常面临资金紧张的难题。
以营销活动为例,李响表示,过去一个项目做活动动辄数十万元,基本都是项目公司审批。现在做近万元的活动,都需要逐级审批,从项目公司、区域公司到集团,审批周期和付款周期拉长。
“以前是项目提交流程就可以支付,现在会审批到具体每个物料的支出。区域公司也会削减营销费用,如果做特色活动需要额外的营销费用只能区域公司先垫付,后续再走流程审批,若集团不通过则由区域公司付款。”李响说道。
从业十余年,李响经手的项目不少,真正做到把钱全部用到刀刃上的只有2021年。所有支出都明确指向资金回流,一切不以变现为目的的支出都被称为“无效支出”。
“就这么说吧,大家连门面都不想做了。以前很多企业每年砸三五百万买排名榜单,2021年谁还看呢?”出乎李响意料的是,行业纵横多年的“买榜”潜规则猝不及防地消失了。
而在融资口,房企则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精力。李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21年行业草木皆兵,若项目公司有工程纠纷或欠薪传闻,融资部门马上会收到银行询问。投关部门与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的沟通更密集,很多房企过去从不参与路演,现在也主动站上推介舞台。
当被问及对明年市场的看法时,李响陷入沉默。他算了一笔账,自己所在的房企2021年下半年就停止拿地,按周转速度半年起算,明年上半年将“无米下锅”,销售额势必受影响,预计明年销售目标、销售增速将大幅下调。
大浪淘沙后仍有希望
过去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带动了上下游上百个行业兴起。风云变幻,在房企的至暗一年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从高点迅速滑向低谷,经历焦虑与迷茫。
张晓国的从业生涯里,从未见过地产行业如此困难的一年。他从2000年进入房地产相关行业,至今超过20年。目前,他在天津金鹏集团担任副总裁。天津金鹏集团是一家产业横跨铝合金型材、塑料型材、塑料管材、高分子化学、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门窗产业园运营等业务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年关将至,张晓国每天都在关注同行动态。让他唏嘘的是,建筑材料行业已有十余家企业在寒冬中倒下。
张晓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受房企资金链承压影响,建筑装修、门窗幕墙、智能家居、瓷砖涂料等多个行业都面临资金流动性难题,这与行业的运作模式相关。过去,建材家居企业为能接到订单,通常愿意接受商票支付。2021年某头部房企陷入危机,商票无法兑付,相关企业资金因无法回流而陷入困境。
“商票的特殊性在于可连续背书,有的到了建材企业手上已经倒了6-7手,兑付方可以往回追溯,把前面几家企业都告了,很多账户都被封,对整个行业影响特别大。”张晓国透露,某门窗企业因涉及商业承兑汇票的持票或背书,合计金额敞口超13亿元,超过该企业过去14年净利润的总和。
张晓国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与地产高管沟通,及时了解行情。2021年下半年以来,他所接收到的信息都不容乐观。
一名地产总裁对张晓国表示,春节前要给供应商回款,特别是农民工要发工资,需要按合同履约的压力很大。但2021年资金回笼慢,付款周期也拉长,有部分供应商的回款可能要被推迟到春节后才能发放,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
另一家百强房企投资部负责人对张晓国说,2021年上半年企业拿了很多地,原本预计下半年可以恢复销售实现高周转,但拿地后发现市场不好、资金无法回笼,整个销售计划和投资节奏被打乱。
张晓国总结道,2021年房企最难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问题,资金短缺将牵扯出一系列经营问题;二是购房者信心下滑、入市欲望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房企资金紧张情况。
合作方与友商的现状,让张晓国更坚定三年前的决定。早在2018年,张晓国就密切关注商票风险,甲方坚持给商票的战略合同签订会非常谨慎,虽然放弃了好几家百强地产的战略机会,却让公司的保持了良好运营。2021年年底,他所在的集团销售额近百亿元,只有不到1000万元的商票,其它款项均为现金支付。
“我们这个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利润低,周转快,没办法去长期垫付大额资金。我们宁愿稳一点慢一点,也不想去冒险。现在手里的商票都是即将到期的,风险比较小才敢收。”张晓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过去二十多年中,不断有同行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倒下,“没有什么比活着重要,因此在2018年就原则上停止接受商票兑付”。
即将到来的2022年,张晓国仍然充满着希望。一方面,行业在大浪淘沙后留下了资金面更安全的房企,未来下游企业的合作推进相对更安全;另一方面,建材行业将进入洗牌期,过往的财务纪律给了企业机会。明年集团将适时调整销售计划,把销售网络织得更密,延伸经销通道,同时关注海外疫情情况,做好恢复海外出口市场的准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政策大背景下,建材企业也在转型。张晓国透露,自己所在公司已在着重寻找新机遇,优化在房地产领域占比的同时,进军光伏、新能源等产业。
瓜分6666元现金红包!领取8%+理财券,每日限额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