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盈利难到归母净利润创新高,从十多年不分红到慷慨派现,山东钢铁正加速“蝶变”。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结果,山钢集团连续四年获得“A+”评级。2016年至今,公司实现了由“B+”、“A”到“A+”的跃升。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山东钢铁,发现其“蝶变”背后,是公司坚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故事。
山东钢铁董事长王向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为了加快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公司先后实施了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退出济钢钢铁产能、探索钢铁产业混改、加快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钢铁产业逐步走上协同、有序、高质量发展轨道。
腾笼换鸟
开启发展新动能
山东钢铁是由两家老牌钢铁企业济南钢铁、莱钢股份合并而来,其钢铁业务原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东部和莱芜钢城区。随着济南市区向东扩张,原济南钢铁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环境、空间等方面的制约。
此外,还有成本的问题。“此前,山东省钢铁产能以内陆布局为主,省内9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产品则需要出口,这种‘大进大出"的模式运输成本很高。”一位山东钢铁行业人士曾测算过,铁矿石进口至山东港口,再转运至内地需100多元,产成品运回港口成本则要翻倍。把济南钢铁产能搬迁到沿海,仅运费一项一年就能省下几亿元。
因此,山东省对钢铁产业布局提出了“沿海集中、优化内陆、严控总量、调整存量”的原则。山东钢铁控股股东山钢集团也在日照积极布局精品钢基地。
“2015年7月份,山东钢铁通过定增取得控股股东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51%的股权,实现了公司产能的沿海布局,也为公司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奠定基础。”王向东向记者介绍,为了响应国家对钢铁产业去产能的号召,2017年济南钢铁870万吨产能全部关停,创造了世界范围内钢铁行业一次性去产能最多的案例。“济南钢铁产能关停,我们在极短时间内对人员实现了有效安置,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的纪录。”
“腾笼换鸟”为山东钢铁发展注入新动能。“按照“突出沿海”的原则,山东钢铁高质量推进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全面投产达产,并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二期工程正在策划实施。”王向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2019年开始,全力推进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实现主体工艺装备的大型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满足污染物超低排放要求。
随着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山东钢铁具备了158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产品涵盖板材、板带、型钢、特钢、建材五大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会场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重要工程。
从业绩来看,山东钢铁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2.91亿元,同比增长36.56%;实现利润总额55.34亿元,同比增长259.92%;实现归母净利润28.54亿元,同比增长385.46%,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绿色智造
拓宽发展生命线
“双碳”背景下,对企业的节能降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是钢铁企业的‘天’和‘命’。”王向东说,“近年来,我们把绿色环保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政治责任抓紧抓牢抓实,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实现本质化提升,很好地适应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来,按照新的环保标准和要求,公司持续加大莱芜、日照两个基地的节能环保投入。其中,莱芜分公司近三年累计投资60多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环境深度治理,正在争创环境绩效A类企业,焦化厂去年率先成为全省焦化行业唯一一家环保绩效评级A类企业。日照公司去年以来累计进行环保投资72.73亿元,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钢铁全流程环境绩效A级企业,并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系全国第五家)。
据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与2016年相比,莱芜分公司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减排78.8%、76.3%、53.3%;今年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减排699.6吨、1608.4吨、405.3吨。
日照公司方面,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为0.09kg/t、0.33kg/t、0.16kg/t;今年上半年,则分别达到了0.07kg/t、0.24kg/t和0.17kg/t,吨钢污染物排放量远远优于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强化节能环保,将绿色低碳发展推向纵深。”王向东表示,公司将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建成钢厂绿色发展样板。
除了绿色发展外,智能制造也是山东钢铁发展的重中之重。“钢铁行业打的是装备仗。先进装备对于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有显著作用。”王向东表示,根据公司智能制造提升整体部署,积极推进智能装备、无人化、少人化、集控类等在建项目落地实施,补齐短板、聚焦优势,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
在莱芜基地,高炉集控中心、陶家岭120吨转炉集控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全厂物流智能监控已上线投运。在日照基地,冷轧自动拆捆及贴标机器人已完成安装,原料场智能化生产和冷轧窄搭接焊机焊缝质量分析已调试运行,“一罐到底”精准装铁完成单机调试,4#5#连铸机喷号系统已竣工验收。
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代人和集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区域工程建设、劳动生产率提升、“3D”(脏累险)岗位机器代人等急迫性强、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