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嘉旖
使用智能手机,不同区域的老人其实是有不同偏好的。
郊区乡野的老人爱用抖音,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娱乐度高;即便是在同一城区,老人的钟爱应用也各不相同,有的对“团购”乐此不疲,有的已将政务服务应用“随申办”玩得顺溜……
也因此,同样是针对老人的一堂智能手机课,就意味着内容重点各不相同,教授的方式方法也千差万别——这需要“精工细作”。
在全市层面,作为今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到年底将惠及近200万人次,在年初设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翻番以外,更重要的是,这堂涉及200万人次的培训课,基于调研正变得越来越“精细”,充分实现了按需供给。最终让老人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真正提升他们生活的便利度,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化繁为简,把“点一点”讲清楚
志愿者黄青,长期在基层一线教授“为老手机课”,他发现:“同一套课件走天下”模式在老人这里行不通。若是在课前没做过需求调研,很可能会形同“鸡同鸭讲”。
黄青举例说,在农村地区,老人偏爱“过程简单,最好只是‘点一点’的应用”。 “这也就解释了抖音在他们中‘热火’的缘由——农村老人大多文化程度有限,抖音的入门方式便捷,容易上手,家人们只需帮忙下载好应用,老人们感觉只要‘点一点’就能链接上精彩世界。”因此,在对农村老人“解锁”就医、出行这类偏复杂应用时,就需要化繁为简,把关键几处“点一点”讲清楚,老人们就更容易接受。
上好一堂“手机课”,还需要对当地文化、生活习俗有所了解。嘉定工业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朱燕举例说,老人们固守的“土地情结”,在为老服务上也有投射。譬如,一些老人认为,养老是家庭内部的事,请外人帮忙似乎反映了“子女不孝”。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信任志愿者。
因此,实践中,“分层教学”在部分郊区很受欢迎。先教会那些接受程度较高的“小老人”,再由其带动其他老人。乡里乡亲帮一把,老人们适应起来更快。
同步改造,应用软件也讲“适老化”
上好一堂手机课,不仅是单向适应,更是一种双向改造。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专门提及诸多智能手机应用仍存在的种种“不适老”的障碍。譬如,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够老年友好等。为此,上海在推广“为老手机课”的同时,也在开发相关应用时注重适老化改造,以此破解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的问题。
打开“随申学”小程序页面,就是9个友好的“大方块”。其对应的分别是医疗、商超、银行、公共交通等高频生活场景。服务方上海现代公益研究院负责人汤俊解释,老年人对复杂信息的接受度有限,在设计应用界面时,往往越简单越清晰越好。
今年入选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手机课的内容也发生了新变化,从聚焦应用学习到更关注场景呈现。无论是课件设置、内容讲解,都以老人日常出行遇到的高频场景为依托, “一上来就拉近了距离感,让老人感觉很实用”。
当下,“随申学”已成为“为老手机课”的课程集合数据库,未来还被寄予更高期待。《上海市数据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强调,提高公共数据社会化开发利用水平。未来,更多以场景切入的生活服务将造福老年群体。
关注安全,让老人用得好信得过
与“为老手机课”相搭配的,还有一份精心设计的推荐名单——阿基米德、申程出行、上海药店……可谓为老人“量身定制”,紧贴其“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衣食住行所需。
这份推荐名单,源于上海民政部门牵头的需求收集,最终入选项目大多是功能集中、使用高频、老年友好的应用。以阿基米德为例,该应用切准了老人爱听广播的需求,也因此被“推荐”。
据介绍,部分应用能从同类应用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支让老人信得过的运营团队。比如,申程出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获得越来越多点赞,其背后也有相关部门持续的实时监管。
名单中,数字安全类应用入列,包括“国家反诈中心App”等。相关负责人解释,主动为老年人网络生活安全把关,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最终让老年人掌握数字生活的主动权,学会主动适应,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他们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