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提升“软”环境 升级硬政策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郭宇靖)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近年来,北京市加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滚动升级多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在“放”“管”“服”三方面取得惠企惠民新成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制度创新 简政放权“放”出活力
“当我接到电话,得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奖励资金已拨付到公司账户时,还有点不敢相信。”无需提交材料,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扶持资金,这让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鲁翠十分惊喜。
2021年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政策兑现问题,通过信息共享、大数据应用进行流程再造,在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推出“免申即享”服务新模式,实现了由“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变主动申报为智能匹配。
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免申即享”的受益者。目前,“免申即享”服务已试点完成“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资金奖励、企业上市奖励2个政策事项,兑现周期缩短80%。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滚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到5.0共5版改革政策,力争“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
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市审批事项已精简51%,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从1.5次压减至0.1次以下,办理时限压减71%,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300项,北京市设置的办事证明全部取消,345项审批事项改为告知承诺事项。
激活数字经济 放管结合“管”出公平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监管制度、3批22个金融科技应用纳入“沙盒监管”试点……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北京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全过程公正监管,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管出公平、管出质量”。
“真没想到提交资料后,这么快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琳感慨地表示,2020年底,公司的一个项目在土地摘牌后的第三天,就拿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可开工”。
如今,以这种速度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北京越来越多。2020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首个产业用地改革的试点地区,将原本多个独立环节打通,通过“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土地利用全过程监管链。
除此以外,今年以来北京还大力推进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长安链”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
“长安链”发起单位之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常锐说,目前这套体系正在支撑着北京市的日常防疫。例如,以此建立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在实现可追溯的同时,也确保了供应链上经营者的数据安全隐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配套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既要让数据使用起来又要保障数据所有者的权益。”他说。
满足各类需求 优化服务“服”出便利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北京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目前已有1800余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公积金、社保等1000余个事项掌上可办。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旷视科技副总裁蒋燕说,过去申报营业执照、领用发票都需要多次奔波,但自从北京市“E窗通”系统搭建完成后,企业登记就进入了“1时代”,申报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等工作在网上就可实现“一次”填报,会计制度、经营项目类别和财务信息等涉税信息可实现“一表”申请。
在提升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北京还大力推进“接诉即办”,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受理企业、群众来电满意率达到92%,以企业和百姓需求为导向,“服出便利、服出效率”。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形成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监管执法、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10大领域创新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