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赛冠军刘晓禹:钢琴是我自己的选择
“练琴能有多长时间,一天中还剩下很多时间可以干别的事。”
——————————
如果不是肖赛冠军的头衔,这个早上起不来、通常睡到11点才起床的年轻人,就像一个我们身边的普通大学生。在24岁的刘晓禹身上,完全没有被“鸡娃”的学琴痕迹,尽管,不用怀疑能获得五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背后的天赋和训练。
在刘晓禹趣味盎然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少年:7岁想学钢琴了,爸爸就给他在报纸上找了个老师;热爱游泳,小时候每天都游,一度想走上体育道路;围棋和游戏都玩得不错,还喜欢历史和绘画……他说,自己没有因为学琴耽误过其他兴趣爱好,“练琴能有多长时间?一天中还剩下很多时间可以干别的事”。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刘晓禹正在韩国首尔,“几个月都回不了家了”。拿到冠军一个月,他还没来得及总结获奖感受,就在演出和安排演出中度过,全球巡演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有人八卦他准备怎么花奖金,他说,得收到后再讲。
刘晓禹说:“爸爸一直强调,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一定要做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生活。这一点我小时候当然无法理解,但我现在理解了,钢琴是我自己的选择。”
中青报·中青网:你在台上会有即兴的成分吗?
刘晓禹:肯定有啊,每次弹肖邦,即兴发挥的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我一直到上台,还在发现一些新东西,这个东西还在不断变化,不要用持续或平稳的表达方式,这样才鲜活。
中青报·中青网:最后一个出场会紧张吗?
刘晓禹:反正我也没有听别人的,没什么影响。而且最后出场有个优势,我不用太早起床,这个对我比较重要。
中青报·中青网:心态为什么这么好?
刘晓禹:一是我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会想象是在舞台上,现在的科技允许我这么做,所以我对上台的感觉不陌生,已经在这个“厅”里弹过几百遍了;另外就是我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会太关注其他事情,一直在自己的世界中,就不会有特别的压力。
我是上台比较容易有激情的人,所以弹的时候一直想怎么刹车,就怕自己不稳,我更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青报·中青网:高手对决,除了技术,什么最重要?
刘晓禹:一般是审美,这个很难讲清楚,与人从小的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事物都有关系。毕竟音乐与人结合,才叫风格。
比如,我说过我有非常多的爱好,所以一开始练琴每天可能只有15分钟20分钟,一直没有特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我的音乐风格比较自然。
中青报·中青网:获得冠军,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刘晓禹:学琴的小孩都会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到处飞到处演。但是真正发生以后,又发现会有各种具体的麻烦。一开始我有点焦虑,怎么节奏突然变得这么疯狂,现在慢慢适应,适应了之后也会开始享受这种感觉。
其实都可以说很规律,以前是学生上学的规律,现在是天天坐飞机住旅馆的规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安排时间,在自我成长和演出之间找到平衡。
中青报·中青网:学琴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严厉吗?
刘晓禹:我肯定不是神童了,学琴也晚。7岁的时候,我的第一个钢琴老师是爸爸在报纸上找的,一个准则就是老师要耐心。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是属于那种如果做得太狠肯定就不愿意去做的人。所以,不是说每天一定要练多少时间,喜欢,自然会去做。有时候一天不练,有时候一天六七个小时。这是艺术,不是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刻?
刘晓禹:肯定会有,所有人都会有吧。可能在我十五六岁时候,原因我忘了,反正就是不想干了。
中青报·中青网:如果不做钢琴家你想做什么?
刘晓禹:没想过,但是我兴趣确实挺多,每天都游泳,想过从事体育。但又想到游泳的黄金年龄很快就结束了,还是钢琴吧,可能会越老越出彩。
中青报·中青网:你师从邓泰山,他是1980年的肖赛冠军。从师承的角度,你觉得他除了技术,还教会了你什么?
刘晓禹:他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东西,钢琴家的生活不能只有音乐。他就像一个好朋友,甚至是一个家庭成员,没有什么不能跟他分享,平时聊天的时候也不是只聊音乐。
中青报·中青网:在疫情之前,你每年都会回中国,你对国内什么最感兴趣?
刘晓禹:最想念的是好吃的!每次回国,感觉一切都朝气蓬勃,年轻人都特别有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关键词: 肖赛冠军刘晓禹:钢琴是我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