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欢螺陷虫卵风波,螺蛳粉行业火爆背后的食安忧虑 来源:贝壳财经
闻着臭,吃着香。螺蛳粉近年来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不少人为之买单。但在市场火爆的同时,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风波也层出不穷。
日前有消费者称其在食用好欢螺螺蛳粉时吃到异物,疑似虫卵。好欢螺方面接连发布两份声明,力证自己产品无问题,并称这可能是“商业诋毁”。此事还在等待柳州市市场监管局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的最终结果。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螺蛳粉的食品安全一直被诟病,头部品牌、小品牌此前也有过被通报不合格批次的经历,比如螺状元、螺霸王等。
于是,围绕螺蛳粉,“标准”一词被不断提及。作为螺蛳粉产业兴起之地的柳州,也在从标准制定等方面规范螺蛳粉行业。专家指出,螺蛳粉行业需要规范发展,任何企业都不得抱侥幸心理,食品安全是当下众多网红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
虫卵风波
近期有网络用户称,食用好欢螺螺蛳粉时疑似有虫卵,该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11月28日凌晨,好欢螺发布声明,称其有行业领先的现代化生产线及高温消杀工艺流程 ,调料包中的螺蛳粉汤料包、木耳黄花菜包、酸豆角萝卜干包等包装均经过了巴氏消毒灭菌处理,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过权威认证。同时称“事件发酵迅速超乎常态”,将核查,如幕后存在推动,将依法维权。
这一回应被网友认为是“甩锅”。在好欢螺该条声明下,有网友称,“就算不排除是商业诋毁的可能性,难道你就一点都不考虑是你们食品安全环节出了问题吗?出现问题从不审视自身,不禁让人担心假如真的是你生产线有问题怎么办,反正只会一味地公告与我无关。”
有食品专家称,好欢螺事件的本质是异物,企业回应强调的消杀针对的是灭菌。高温只能把菌杀死,但不是消灭物质,巴氏杀菌其实达不到灭菌效果。
11月28日晚间,好欢螺再次发布事件调查进度声明称,已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调取了该批次产品的生产过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好欢螺官方已与投诉顾客取得直接联系,将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力求向公众全面还原本次涉事产品的客观真实情况。
此事也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11月28日上午,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派出两个执法检查组,分别到被投诉人店面(柳州市城中区哈尔斯食品店)和好欢螺螺蛳粉生产厂家(柳州市得华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调查核实。11月30日晚,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暂未发现不符合生产环境条件及生产工艺要求的情况;生产厂家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对该批次产品进行了留样,执法人员检查留样样品未发现异常,依法现场抽样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资深消费品行业投资人吴晓鹏对新京报记者分析说,螺蛳粉的原料中可能用到米粉、豆角、花生、木耳、萝卜、笋以及汤料包等,配料众多、供应链分散、代工现象常见。巴氏杀菌不可能杀死所有细菌,更不能去除任何异物,食品破损发霉、食材异物混入,都不可能用巴氏杀菌去除。
12月1日,新京报记者拨打好欢螺客服提供的该事件负责人电话进行采访,但电话处于关机状态。
螺蛳粉的快速发展
螺蛳粉出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伊始只是柳州街头小摊上“现煮现卖”的小吃。2014年10月,柳州注册了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螺蛳粉从此进入工业园流水线,开始了杀菌消毒、真空包装的产业化运作。短短几年时间,装进包装袋的螺蛳粉受到了广泛欢迎。2017年快递寄递量就超过了2000万件、产值达到30亿元。
作为螺蛳粉的产业集中地,柳州市近年来在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根据广西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91.18亿元,增长82.65%。
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同样体现在企业注册量上。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现存超2.3万家螺蛳粉相关企业,其中广西以6017家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广东省、河南省分别以5694家和1461家位列二三名。从注册量上看,2019年注册量达4041家,同比增长21%;2020年注册量为6769家,同比增长68%。2021年1-10月共新增8294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58%。
吴晓鹏表示,夜经济、一人食、小放纵、多场景,带来了中国新型方便食品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很多新锐企业过去两年来发力市场营销、渠道搭建等方面,其中螺蛳粉以超过25倍的增速成为继方便面之后第二大细分品类,相当亮眼。
不过,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螺蛳粉市场的品牌固化尚未完成。目前市场上虽有李子柒、螺霸王、好欢螺等多个品牌,但都处于市场扩充阶段。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螺蛳粉这一品类已经受到了政策端的关注、资本端的追捧、产业端的力推,以及消费端的青睐,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但行业处于上升期这一节点,也导致了品牌还未固化,山寨较多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据《2021螺蛳粉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近三年来,速食凭借方便快捷的特性,成为食品市场的消费热门,尤其是2020年以来,速食消费人数呈现迅速增长。市场的迅速扩容刺激着螺蛳粉品牌寻找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目前螺蛳粉品牌逐渐划分出了“柳州正宗螺蛳粉品牌”和“非柳州本土螺蛳粉品牌”两大阵营。
食安问题频发
热闹背后,螺蛳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柳州当地消费者周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原本柳州螺蛳粉只是通过连锁餐饮店形式发展,有了方便包装以后,趁着网购和直播飞一样地发展。螺蛳粉品牌由原来的十几个变成现在的几百个,其中不乏有一些山寨产品。
周先生称,“包装螺蛳粉行业水比较深,也比较乱,可以说一直没有标准规范,里面的小料和粉的生产条件要求是什么也没有很清晰。很多小品牌或者山寨品牌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口大缸晒酸笋,太阳苍蝇乱飞那种情况也不少。”
事实上,螺蛳粉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被诟病。2017年5月,原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显示,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11批次是螺蛳粉。2019年9月,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的第96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中,有不合格样品18批次,其中6批次为柳州生产的螺蛳粉,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
除了小品牌,螺蛳粉行业的头部品牌也曾被通报不合格。2020年8月,柳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标称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螺状元螺蛳粉(2020年6月9日生产),霉菌超标。2021年7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信息显示,标称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1月31日生产的螺霸王柳州螺蛳粉(香螺浓汤味),水分不合格。
吴晓鹏认为,部分细分行业的过快增速带来了管理浮躁,新晋网红与资本宠儿明显对食品安全缺乏敬畏,导致“翻车”事故频发。不论是内源异物还是外源异物,都是食品加工的首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制造企业,公司必须要在生产线人员、设备工具、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加工搬运、环境控制、检验检测等多环节中,建立起万无一失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既需要经验积累,也需要专业技术,绝不能重营销、轻生产,重资本变现、轻食品安全。
事实上,柳州市市场监管局也在不断强化螺蛳粉产业标准性。今年10月27日,广西市场监管局批准同意在柳州市成立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完成了《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编制,并新增《酸笋加工技术规程》等7项广西地方标准立项。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关键词: 螺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