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最厉害变种”来袭,或从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

2021-11-28 12:44:4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病毒变异的脚步亦未曾停歇,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最近,一种携带大量突变的新变异病毒已悄然而至。

因含有大量突变,近期在南非检测出,并迅速传播至亚洲、欧洲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一经出现,便迅速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我们对此还不是很了解。现在所知道的是这个变异株有大量的突变。令人担忧的是,如此之多的突变,可能会对病毒的行为产生影响。”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Maria Van Kerkhove表示。

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卫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于会后发布声明,将新冠变异毒株B.1.1.529列为“需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至此,“需关注的变异株”更新为5种,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刚被列入的Omicron。

“比德尔塔更强”、“打击疫苗保护力”、“更具传染力”……围绕这种新变异毒株,有各种说法。有报道将其形容为“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变异株”,英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等多国纷纷发布旅行禁令或出入境限制措施。在此氛围的笼罩下,欧美股市也受到了强烈震荡,股价一度出现全线下跌的局面。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Omicron还不足为虑,未来是否能成为优势毒株,或是取代德尔塔毒株仍是未知数,需要持续监测该毒株的传播力、致病性、逃逸能力。”

或已存在一段时间

此次,Omicron可谓来势汹汹。

据《自然》网站报道,Omicron最初在博茨瓦纳(非洲南部国家)被发现,随后在南非的豪登省迅速传播。在南非豪登省11月12-20日收集的样本中,通过基因测序和其他遗传分析后发现,有77例样本感染了Omicron变异株。目前,数百个样本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作为非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目前南非累计确诊人数超295万,累计死亡人数近9万。尽管11月份上旬南非每日新增病例数始终维持较低水平,但最近一周该数值却激增。当月22日从312例猛增至次日的近2万例;25日新增2465例确诊病例,也将近前一日的两倍。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但当地科学家怀疑南非这一波新的感染与Omicron有关。

南非近期新增病例(来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官网)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指出,南非最近几周的感染率急剧增加,这与Omicron变异株的检测相一致。在南非几乎所有省份,这种变异的病例数目似乎都在增加。

事实上,除了在非洲地区发现Omicron变种相关病例外,其他多个地区也已被波及。

据报道,中国香港已出现两例相关病例,其中一名是近日从南非返回的36岁男子,另一名是从加拿大返回的62岁男子,两人的酒店房间为斜对面。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两宗个案基因排序十分相似,均带有变异病毒株Omicron,与在南非及博茨瓦纳发现的排序相似。

以色列卫生部表示,该国已经发现了一例此前在南非出现的新冠病毒变种病例。该患者是一名从马拉维(非洲东南部国家)返回以色列的人员。

相较于德尔塔和贝塔毒株,Omicron毒株并没有前两种毒株刚爆发时存在的缓冲阶段,一经发现确诊数随即飙升。

金冬雁分析,从目前公布的一些病例情况来看,或许Omicron已在南非存在一段时间,只不过南非最近才将其报告出来。该变异株在非洲各国的传播情况究竟如何还未可知,需要加大测序力度进一步确认。目前,欧美各国已采取了停航等措施,试图阻止Omicron毒株的扩散。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从病毒进化的角度来讲,出现新的突变株不是意外,关键是变异位点是否会对病毒的致病能力及免疫逃避能力产生影响。

他认为,非洲人群的接种率很低,感染的传播链也难以打断,不排除仍会有新突变株出现的可能。

“最坏”变异毒株?

从首次报告到被列为“需关注的变异株”,Omicron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可谓十分迅速。

Omicron毒株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是因为其所含有的突变数量,大大超过了肆虐全球的德尔塔毒株(仅16处突变)。Omicron毒株共含有超过50个突变,其中仅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又称S蛋白)上的突变就有32处。刺突蛋白可以帮助新冠病毒结合并侵入人体细胞,同时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也通过刺突蛋白来识别病毒。

目前已公布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Omicron毒株S蛋白区域发现的不少突变,都在德尔塔和阿尔法等毒株上发现过,而且被证实与这些毒株具有的高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有直接的关联。

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来源: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指出,初步研究表明,与其他“需关注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毒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南非病毒学家Penny Moore表示,新型变种携带大量突变,除了一些在其他变种已经出现过的,还有一些并不熟悉的突变。要中和如此多的突变,所面临的情况将更为复杂,在计算机模型试验中,甚至提示新变种能够逃避T细胞杀伤。

在金冬雁看来,变异数量多并不意味着病毒更厉害。虽然Omicron毒株有更多的突变位点,但这种变异是否有意义还未可知,也可能大部分突变是中性的。这些突变是否会显著改变病毒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需要更详细的实验数据。

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有上千种变异毒株,而得以“留名”的也就这几种。金冬雁分析,阿尔法毒株曾在全球流行数月,德尔塔现在也流行了数月,未来德尔塔是否会被Omicron毒株取代,现在还不能定论。

“要从Omicron毒株今后的具体走势来判断,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他说。

陆蒙吉也指出,目前的信息只说明这一新的突变株的存在,它是否有更强的传染力和传播力,或会超过德尔塔毒株,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

据悉,研究者正在分析Omicron毒株逃避感染阻断抗体和其他免疫反应的能力,预计两周后会有更加明确的实验数据。

会削弱现有疫苗保护力吗?

Omicron带来的威胁还表现在对疫苗效力的影响上。

目前,多数新冠疫苗是针对S蛋白所设计,例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Omicron毒株在刺突蛋白上出现大量突变,不禁引发是否影响疫苗效力的担忧。

牛津大学研究病毒进化的生物学家Aris Katzourakis表示,现在迫切的问题是,Omicron毒株是否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因为它变异的地方太多了。

Penny Moore的团队正在测试新变种在逃避疫苗和先前感染获得的免疫力方面的潜力。她表示,在南非接受来自强生、辉瑞/BioNTech和牛津/阿斯利康的三种疫苗之一的人员中,已经产生了突破性感染病例。此次香港两名感染Omicron毒株的患者均接种了复必泰mRNA疫苗。

“Omicron毒株有可能对疫苗的保护作用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影响。”陆蒙吉说。

在金冬雁看来,Omicron毒株会对现有疫苗效力有多大影响,目前更多的还停留在推测阶段。他认为,即使后续研究显示,Omicron毒株对现有疫苗的效力影响较大,也没有必要过分的惊慌或担忧,“因为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制备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并尽快推向市场”。

多个新冠疫苗研发厂家近日先后表示,正在研究Omicron毒株对疫苗的影响。

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表示,如果Omicron毒株对现有疫苗出现免疫逃逸现象,辉瑞和BioNTech预计将在大约100天内开发和生产针对该变异株的定制疫苗,并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生产mRNA疫苗的莫德纳公司,也宣布针对Omicron毒株的解决战略,并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测试当前疫苗剂量中和该变异株的能力,预计未来几周将提供数据。

国内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科兴公司也表示,他们已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积极收集并获取新变异株相关信息及样本,将尽快开展评估和研究以了解Omicron株对现有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影响及研制变异株疫苗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巴卢表示,Omicron很可能是在一个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感染过程中进化出来的,“很可能是在一名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身上”。

金冬雁指出,免疫缺陷患者体内更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株,这类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癌症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些人群实际上是目前的防疫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隐患。

他进一步解释,免疫缺陷患者自身无法对新冠病毒产生免疫压力,一旦感染,病毒会在体内产生各种变种。“这部分免疫缺陷患者应该完善和加强疫苗接种,不仅是打疫苗,还需要同步检测他们体内的抗体水平,有时甚至需要打多针疫苗以保证他们体内产生有效抗体。”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责任编辑:ERM523

精彩推送

多家公司元宇宙商标被驳回 川航一航班挂出7700紧急代码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 :正在调查,会适时公布相关情况
长江流域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6座梯级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创历史记录 中公教育巨额利润消失之谜:地产投资遇阻,仍有多重疑云
中公教育巨额利润消失之谜 2021年12月我国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200868万人次
北京消协通报智能门锁检测 三星西屋等产品存问题 北京:严格冷链食品和包装消毒 做到“不验核酸不入库”
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3GW,分布式增长强劲重回风口 农业农村部:2021年猪肉产量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
北京至成都一航班挂出7700紧急代码 已安全降落 青客租房申请破产清算,未履行金额近3000万元
增速稳中有降 房地产贷款如何"稳刚需" 2021房产经纪人大数据发布,大学生经纪人占比超4成
规模破千亿 养老目标基金应该怎么选 “原年人”要小心了!春节商家千层套路你看得穿吗?
华为王军谈30万辆销量目标: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小红书申请元宇宙商标被驳回
北京至成都一航班挂出7700紧急代码,现已安全降落双流机场 去年开展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情况如何?农业农村部回应
因多计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1795万元 铁岭新城被责令改正 瑞幸计划在美重新上市?公司否认
经济观察:开年降息带给中国楼市的三个重要信号 拜登声称没准备好取消加征的关税 商务部回应
春节和冬奥会期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情况如何?农业农村部回应 58同城、安居客:2022年返乡置业有望升温
工信部:将对应用商店、重点互联网企业等实现监管全覆盖 苏州吴江区四季开源酒店致17死坍塌事故原因:无加固情况下拆除承重墙
否认销售人员大量离职的迈瑞医疗,欲给2700名员工戴“金手铐” 春节消费谨防四大“低价套路” 甄别虚假促销和诈骗
投资收益披露存差错 景峰医药及其董事长叶湘武被通报批评 中国一汽:与国家体育总局战略合作签约
酱货怎么挑?炒货怎么拣?海鲜怎么选?办年货吃货有秘籍 苏州致17死四季开源酒店坍塌事故原因公布:无加固情况下拆除底层承重墙
上海: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0000亿元 新增上市企业25家 “包装实丑价格感人” 年轻人买零食都爱淘“工厂店”
帝欧家居退出欧神诺股东?回应称“消息不实,仍为控股子公司” 七欣天利润上涨靠外包员工?公司多家子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你在还债,别人在凡尔赛!杭州房企滨江春节放16天长假,还发最低3万消费券 B站全资入股有妖气漫画平台
工信部:专精特新要大批发展、着重发展 工信部:对智能网联汽车、冰雪装备等产业加大培育力度
国潮 ”新片场” 青岛啤酒百年国潮街泉城开街 苏州致17死四季开源酒店坍塌事故原因:无加固情况下拆除底层承重墙
工信部:建成全国APP检测平台,每个月能检测18万款APP 广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
国家能源局: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 苏州:普惠托育机构明显上升,目前有3.2万个托位
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 分布式发展成新亮点 蚂蚁集团减持众安保险至10.37%,回应:系正常投资决策
工信部: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有利 真老虎上阵,奢侈品牌虎年广告惹争议
北交所推动中小企业践行ESG理念 ESG投资在中国前景广阔 我国是否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专家回应
人民大学教授:生育相关假期成本要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担 房企融资活跃度明显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 动力电池企业忙扩产 21世纪不动产一加盟店经纪业务违规遭北京住建处罚
美股全线收跌 中概股叮咚买菜跌近24% 保利回应成都天府新区项目整改进展:与业主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甘肃首家“食物银行”启用后显“萧条”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稳妥推进恒大集团等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处置
手机充电器接口统一标准是大势所趋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通报工业品监督抽查情况 不合格发现率为8.9%
我国开通5G基站142.5万个 “秒拨IP”黑产亟待有效整治
工信部:2021年全年累计清偿欠款超过200亿元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困境:出了问题不见人 找到人不管事
海外消费者最爱十大年货:购物车刮起中国风 蚂蚁集团减持众安在线至10.37%,回应称系正常投资决策
吉林:加快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吉林样板” 广东:市场化法治化稳妥推进恒大等房企债务风险化解处置
大基建潮涌 水泥“双碳元年”将至 药明康德发布年度业绩预告: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8%到70%
讲书人樊登:用企业经营成果和用户规模,对抗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会导致“无夏之年”吗?
字节跳动整整一个部门解散!发生了什么? “降息”!央行出手 A股重磅利好来了?解读-更新中
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新年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来了!
腾讯是家普通企业?清华专家:认同!领军企业没有特权,但有特殊责任 防疫交通管控不简单 春运更安心
战投部门裁撤之后,字节跳动的投资故事该如何讲下去? 铁路共青团:奋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乐视网案件再迎进展 多家中介机构陷诉讼纠纷
关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构建与走向 你好,机器人工友
掌舵三一重工56年的梁稳根退位 向文波接棒 化肥企业能否搭上新能源快车
手握千万流量仍卖不好自家鞋子,还欲打包抛售 星期六董秘:鞋业面临渠道变迁 王老吉的“兄弟连”靠啥走红
沈阳文旅局道歉,沈阳文博中心、张氏帅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停职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未对我国远洋渔业捕捞造成直接影响
网传证监会从1月18日起不接收中德证券、信永中和、金杜律所等6家机构新申报材料,机构回应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索尼股价大跌
紧盯重点人群重点眼病 提升眼科医疗服务效率 新《尼罗河上的惨案》定档春节后
千亿元级换电市场频入重磅玩家 谁将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卖水人”? 宁夏石嘴山:多部门联合治理预付卡消费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