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记者王婉莹) 从昨日国家统计局8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消费增速有所放缓。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今日表示,“近期我国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出现一定波动,主要受到基数效应、疫情灾情以及一些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从累计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体保持稳定,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消费增速放缓,总体可控!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洪涝灾害,导致7、8月份部分地区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领域消费受冲击较大,部分消费领域和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部分地方投资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总体稳步恢复,二是短期局部承压,三是长期稳定向好。
具体来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即便是受疫情等影响较大的7、8月份,大部分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别零售额仍保持增长,网上零售额、快递业务量也快速增长。
“近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汛情、疫情双影响,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这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较上月下降6.0个百分点。但是目前看这些冲击还是暂时性、局部性的,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常铁威说,“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从长期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里面也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需求,将有力支撑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六方面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一是提质量,优化消费供给;二是强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三是拓空间,挖掘消费潜力;四是促改革,激发消费活力;五是补短板,夯实消费基础;六是优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新型消费发展,如何促进?
由于疫情影响,传统消费受到抑制,但各种新型消费业态加快扩容,线上消费逆势增长,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形成了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下一步该如何加快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呢?
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新型消费作出系统部署。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2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深化了政策措施。此后,20多个省份和计划单列市陆续出台了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中央顶层设计、各部门各地区统筹推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前期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新型消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常铁威说,“目前,促进新型消费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下一步要针对痛点、难点、卡点逐步破除,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得到”。
当前,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快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正在逐步实现突破。常铁威举例说,比如出台了专门政策引导支付行业降低支付手续费,预计每年将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又比如,发布具体指导意见,推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再比如,在政策引导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下,一些互联网平台正在逐步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
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3月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等的监管执法力度,出台了农产品电商、跨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智能信包箱等一批重要急需国家标准。
“总的来看,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正在双向加速融合。”常铁威说。
“十三五”期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0年的24.9%。“特别是去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8个百分点,今年1—8月同比增长了19.7%。目前,新型消费已成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重要载体。”在常铁威看来,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新型消费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区域行业市场联通互促、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联接互动、不同业态融合渗透、上下游全链条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迎来了加快发展和提质升级的重要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