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倩
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多国流域管理整体的政策、治理和研究。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关于流域管理的经验和政策研究仍不足以应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连锁效应。
面对日益复杂的流域生态环境,国际社会如何就流域管理相关议题实现经验共享和相互启发?是否有可行的治理办法和创新机制?9月9日,在国合会2021年年会“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管理”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代表就此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中国正以更开阔的生态视野加强流域管理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当前因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流域正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有时甚至因为多重压力的叠加,流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脆弱性更加凸显。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人类活动是造成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到2100年,全球将有超过75%的流域因为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如果进行恰当的人为干预,是有可能在全球及地方层面遏制当前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水项目首席专家米拉莱斯·威尔海姆表示。
长江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生态环境也受到各方关注。“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总量为1.2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4%。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分享了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崇明岛的规划新思路。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在传统观点中,这里交通便利、利于航运,是经济、产业发展的理想地带。然而,在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这是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进去的结果,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李晓江说。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大流域面临的挑战在中国似乎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突出,这使得深入探讨流域管理具有潜在价值,特别是对于同样拥有重要经济体的其他河流三角洲区域而言。
各国经验共享让流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针对流域管理各方面可行的治理方法正在崭露头角。虽然各国在改善水质和管理洪水风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果要推进更高质量的流域管理,还需要更系统、跨部门与多主体参与,更需要各国的经验共享。
威尔海姆表示:“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但同时,美国东部和欧洲部分地区因不断叠加的复合效应,水资源短缺有所缓解。流域环境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变得脆弱多变,因此共享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莱茵河作为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20年前,我曾沿着莱茵河访问了一些城市,参观了一些工业区,当时一些产业转型的实践正在席卷莱茵河沿岸。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莱茵河流域流经的欧洲多国通过制定治理目标并开展有效行动,成为国际流域管理的典范。我国的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产业集聚,污染相对集中,因此研究莱茵河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经验和做法,将对长江流域管理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李晓江说。
国合会委员、荷兰基础设施与水管理部秘书长庄鹤扬表示,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正在加剧,急需进一步增进地区性的流域管理经验交流。“最近我们看到很多触目惊心的新闻,不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地中海的热浪,抑或今年夏天在比利时、德国还有中国的洪涝灾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通过在国合会框架下的关于流域管理及气候适应等领域的论坛,加强各方交流,十分必要。”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洪涝灾害更显著,防洪也成为流域管理的关注议题之一。在本次论坛上,加强洪涝灾害治理的议题也受到外方代表的关注。
“荷兰在很多人眼中是防洪经验比较丰富的国家。但同时,荷兰也是一个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和洪水影响的国家。尽管荷兰围绕防洪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建设了一些三角洲工程,但在今年7月,我们仍旧遭遇了洪水灾害。现在,我们能在国合会这个平台就防御洪水灾害相关议题进行讨论,既及时又具有现实意义。”庄鹤扬说。
流域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正在全球范围加剧,但国合会正在以更加丰富、更加包容的内涵为各国搭建交流、探讨的平台,以期各国流域治理水平稳步、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