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突出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企业遭遇经营困难怎么办?别急,歇业制度来了!
近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并首次引入了歇业制度。《条例》第30条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市场主体歇业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那么,究竟什么是歇业制度?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企业又该如何操作?
8月25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释。
——通过歇业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建立歇业制度,目的就是为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一个缓冲性的制度选择,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市场主体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但是仍有比较强的经营意愿和能力,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市场主体的歇业制度。
——为我国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措施提供制度基础。歇业制度是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设立歇业制度,为服务‘六稳’和‘六保’提供了法律支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许新建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及时回应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形成‘组合拳’。”杨红灿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歇业制度落地落实相关工作,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前期已有试点,有助于与国际相关规则对接。歇业制度并非凭空出现。杨红灿介绍,歇业制度的设定既借鉴了域外相关制度,也结合了部分地方前期的试点经验。
据了解,今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正式实施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宝安区,两地随之启动歇业试点工作。目前,已为11家市场主体办理了歇业登记,主要涉及到跨境电商贸易、商务服务、科技类等行业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不活动公司”“休眠公司”等相关规定,歇业制度这一商事登记的改革新举措,将有助于与国际相关规则对接。
——市场主体如何启动歇业?提前登记备案。《条例》第30条明确,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与职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登记机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歇业期限、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等信息;市场主体在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的,视为恢复营业,市场主体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杨红灿提醒,没有备案的,登记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市场主体在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的,将视为恢复营业;此外,歇业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歇业制度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按照国务院公布信息,《条例》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歇业制度将同步落地。刘俊海表示,歇业制度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商事制度不断改革的趋势。
资料显示,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启动,正式拉开了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七年来,我国在放开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多个维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商事制度改革随之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由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45亿户,增长了将近1.6倍,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持续稳定在70%左右。蓬勃发展的市场主体,促进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财经翻译官】文/黄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