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边走,一边打怪升级,克服困难就是形成核心壁垒的过程。追一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2021年6月8日,成立五年的追一科技宣布获得新一轮数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资方有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国投创新、高榕资本等。
在密密麻麻的融资信息中,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则消息。新消费投融资烈火烹油,有频繁往返于北京与长沙的投资人们,亦有近十家机构争相入局的拉面;芯片产业热闹非凡,上下游早已被摸遍,甚至出现为抢项目不尽调就发出TS(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的情况。此时,一家被贴上NLP(自然语言处理)、AI语音、多模态技术标签的公司,动态很难再获得和几年前一样的关注度。
没有人能永远立于风口上,追一科技创始人、CEO吴悦很清楚这个道理。钱总会从一个板块滚动到下一个板块,风口过后,少数公司被冠以盛名,绝大多数创业者依旧如履薄冰。
“经过这几年,整个AI行业更加务实了。”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吴悦坦言,“早期大多数投资人还是雾里看花,现在要拿到融资的话,需要在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类场景有比较实质性的一些应用,取得相应的商业化结果。”
2016年,作为腾讯历史上最年轻的T4级技术专家,吴悦在拿到晨兴的天使投资后,离开腾讯TEG(技术工程事业群)搜索部,与刘云峰、汶林丁、胡晓等人一同创建追一科技,主攻自然语言语义理解,从智能客服场景入手,通过为用户提供咨询解答的方式,逐步延展至整个企业服务场景。
一年后,在追一科技决定启动B轮融资时,有不少头部VC很快就向追一发出了TS。那时,人工智能投融资风头正劲,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炙手可热,追一科技选定的方向亦是如此。
后来的故事发展众所周知。AI领域中跑得快的企业脱颖而出,AI芯片企业寒武纪挂牌科创板,“AI四小龙”争相抢夺“第一股”,但也有一些不太幸运的企业销声匿迹。曾经备受瞩目的NLP创业公司们起步不晚,但相比于CV(计算机视觉)和语音却显得步履蹒跚。
依旧在这个领域探索,很难避免一种迷茫感,吴悦有时觉得仿佛进入了“无人区”,国内外找不到一家完全对标的企业。
“我们还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家以NLP为核心的AI公司,依旧聚焦在NLP能力上。不过,2018年的时候,大家感知到追一仅有NLP,但现在我们还构建了另外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完善成熟的软件产品组合以及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吴悦说。
创业是一边走,一边打怪升级,克服困难就是形成核心壁垒的过程。如今的追一和原来一样,又有点不一样。
主要矛盾
追一科技的早期发展得益于手机APP渗透率提升以及微信公众账号普及,企业开始将微信客服作为连接客户的入口。当时市场一直认为,语音助理和客服是NLP领域最有用武之地的场景。
在投资人看来,追一科技处在一个不错的赛道之中,仅在中国、美国、印度这三个国家,就有2000万客服人员,未来5~10年几乎全部可以用机器人取代,如果一个人的成本按照2万美元计算,将是一个近4000亿美元的市场。
的确,账很容易算。吴悦分析:“无论文本机器人还是语音机器人,它的商业化价值非常好衡量。替代一个客服一年可能需要6万~10万元的预算。如果用于营销或销售,机器人与人工之间的产值、投入对比也是可以直接算账的,这让一个AI软件在做市场普及时,有非常大的便利性。”
但很快,这条看似清晰的发展路径开始出现分叉。
2018年,两个选择摆在吴悦面前:一是继续做SaaS,吸引更多互联网中型、长尾客户。这需要追一构建更完备的产品化的能力,CRM等全系列配套;另一条路径则是聚焦在AI能力上,找到对AI体验更加敏感的大场景。
吴悦带领追一选择了后一条路径,一头扎进金融领域。表面看来,这种选择很合理,大场景代表着更大的潜力。但在解释为何做此选择时,吴悦并没有提及商业化:“还是回到初心,我们还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家以NLP为核心的AI公司。”
这样的选择与定位,意味着追一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吴悦回忆:“(主要矛盾)之前在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上,后来在软件的核心竞争力上。”他举例,比如,服务大型企业做软件,其实最怕定制化需求,但如果不做定制化,软件也很难卖上价格,因为标品竞争激烈。
两年时间里,追一科技将这个主要矛盾不断细化,一点点将其攻克,针对金融这一场景一口气研发了6款产品支撑行业的场景变化。如今,追一的客户已经涵盖前20强银行中的70%,前10名保险公司的50%,AA级券商公司的47%。
博一张“车票”
大多数NLP公司的融资停止于A、B轮,但近两年,追一连续获得两轮注资。2019年,追一科技宣布完成C轮4100万美元融资,由招商局旗下中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创新工场、晨兴资本、高榕资本和GGV等跟投。
“虽然挑战很多,但市场也很大。毕竟延伸出一些缝隙,追一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很幸运。”说起资本市场对追一的持续眷顾,吴悦用了“幸运”一词。
但幸运从不是成败的关键,更不是走出“无人区”的“车票”。
对商业化的重视或许是追一获得关注的核心原因。早期,追一科技一直被贴上智能客服公司的标签,但仅有这项业务,商业想象力并不足以支撑其走到现在。
“所以,当2018年我们进入到金融行业的时候,开始逐步把NLP技术用于营销销售、内部运营等。现在对追一来说,整个客服场景的收入占比已经降到50%以下了,更多的商业收入来源于营销销售,包括培训等运营类的场景。”随着NLP技术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商业化场景也在逐步打开。
追一科技接下来的目标很明确:继续聚焦在金融行业,拓展更多腰部企业,做深行业,与此同时横向拓展。这个方向依旧围绕着追一的基本逻辑:AI对话和AI分析。AI对话解决人机对话的问题;AI分析则是分析在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挖掘数据的商业价值。
吴悦认为整个市场还在早期:“如今银行里,依然可能还有大几千人在做营销、销售和服务,可能还有数十亿的投入在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上。这块业务我们现在相对还没有渗透。”
2021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两周年,上市公司达313家,总市值4.95万亿元,IPO筹资超过38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占比合计接近75%。投资与退出机制的打通,让越来越多科技公司看到希望。
不过,吴悦坦言:“投资人都很信任我们,没有太多的要求。但从个人来讲,我希望公司能够收窄亏损,获得更充足的弹药,把公司基本面做好,接下来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