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有宗
行走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这片东海之滨的滩涂上,特色园区、商业楼宇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首届进博会期间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亿元。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正在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集聚前沿产业 形成战略增长极
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周年之际,集成电路企业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将新建一个碳化硅产业基地,开展碳化硅器件和模块的研制。
“伴随新片区的成长,我们也从一个5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拥有国内外4家控股子公司的企业。”瀚薪科技负责人徐菲说。
集成电路企业快速成长,得益于临港新片区提供的从芯片材料到制造的产业生态。“在这里我们既能找到供应商,也能找到下游企业,效率很高。”徐菲说。
前沿产业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压舱石”。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投资额超2000亿元,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地。2021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鼓励企业研发医疗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说:“以应用场景为导向,上海将在临港新片区出台一系列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
集成改革创新 建设开放新高地
8月上旬,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落户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调运中心除新建45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外,还将提供修箱、发箱等配套服务,吸引空箱资源在此集聚。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说,空箱调运中心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配套服务,不仅会丰富上海港的航运服务功能,还将优化东北亚地区的集装箱资源配置,缓解“一箱难求”的问题。
运输自由是临港新片区打造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内容。推动投资自由,临港新片区迎来了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推动贸易自由,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构建全新的海关监管模式;推动资金自由,临港新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
随着“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的完善,临港新片区逐步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高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临港新片区实到外资4.37亿美元,同比增长55%。
“经过两年努力,临港新片区制度型开放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朱芝松说,下一步临港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
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滨海未来城
远离上海市区的临港新片区,从一片滩涂起步。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品质生活,临港新片区也有了更多烟火气。
微风吹拂,碧波荡漾……近日,上海最大的海绵公园——星空之境在临港新片区开园试运行。从空中俯瞰,星空之境呈曲线造型,海绵体系与园林景观有机结合,8座建筑点缀其中。
“在确保排水防涝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中建八局副总经理王涛说。
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临港新片区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上海最新发布的意见提出,支持临港新片区适度超前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包括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等。
补齐短板,拉长长板,从一片滩涂到滨海“未来城”,临港新片区现代化新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锚定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目标,朱芝松表示,将深刻把握临港新片区与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联动、创新发展协同方面的关系,更好发挥“1+1>2”的综合优势,在新起点上创造新的业绩。
新华社上海8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