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凌君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在丽水、湖州、南京等地近几年已有探索。
2019年,丽水就建立起GEP核算实施机制,通过将GEP核算“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探索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丽水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南京高淳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更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湖州德清县基于GEP核算建立了数字“两山”决策支持平台,服务于生态保护修复空间识别、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保护绩效考核以及未来的决策推演。
然而,GEP核算并不容易。早期,GEP核算对市县等微观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术都不完善。现在,各地GEP核算有各自的标准和体系,但在指标选取、数据来源、核算方法等方面并未统一。
最近有消息,由丽水、南京高淳等地参与制定的GEP核算“国家标准”即将发布。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GEP核算体系,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争取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未来,全国统一的GEP核算标准有望建立,从而让更大范围的绿水青山定价有据可依。
GEP究竟是怎么算的?
破解量化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绿水青山’指的是高质量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核算出来的经济价值总和就是GEP。”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解释,这里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前者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后者包括农田、水库、城镇绿地等。
GEP是借鉴GDP(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帮助决策者制定战略性的保护与发展计划,“用GEP核算描绘生态系统运行总体图景”的想法在发达国家兴起。国内的GEP研究兴起于2012年。当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提出,建立一套与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2013年,欧阳志云与朱春全等人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中,系统性阐述了GEP的概念与核算方法。
在欧阳志云看来,GEP核算让生态产品价值清晰量化。在以贵州省为样本的案例研究中,欧阳志云将GEP核算指标体系确定为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3大类。其中,物质产品价值核算包括农业产品、水资源等功能指标。调节服务包括土壤保持、固碳、产氧、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大气净化、水净化、气候调节、病虫害控制9个方面,一般占到总价值的70%以上。文化服务包括自然景观价值、美学价值、休闲旅游等。
欧阳志云的研究奠定了国内GEP核算的基础模型和计算公式。现有的GEP核算,基本都是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功能量评估和价值量核算。比如,2019年发布的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中,大田村2018年核定的GEP约1.6亿元,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方面价值构成。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高,约为1.276亿元,占79.61%;物质产品价值约为0.246亿元,文化服务价值约为0.081亿元,分别占15.32%和5.07%。
2019年初,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丽水以GEP核算为切入点,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浙江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探索量化生态资源价值。同年3月5日,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挂牌成立,欧阳志云担任院长。两山学院承担了丽水市GEP核算任务,相继发布了全国首份村级、乡级GEP核算报告。
当时,把GEP核算细化到村,丽水大田村是全国首例,意义重大——以往,GEP核算的尺度范围较大,往往以省、市为对象,侧重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起指导作用。但若要真正打通生态产品与经济效益间的转化路径,还需要将核算尺度落实到最小的行政村一级。
数据!数据!
从2019年7月开始,丽水开始推进全域GEP核算。2019年,丽水在每个县选取1到2个乡镇或街道开展试点,对当地2017年与2018年的GEP数据进行核算,同时完善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到2020年,核算范围被扩展到所有行政村,核算的是2019年度的GEP数据。
“GEP核算,最大的困难在于数据采集。”两山学院的张四海告诉记者,GEP核算对数据需求很高,依赖于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他是两山学院最早参与GEP核算工作的研究人员之一,参与了两山学院几乎所有的GEP核算项目。
更多的数据来源于一线调研。“在县域GEP核算时,很多数据都可以从相关部门直接获取。但把范围缩小到镇、村一级,可能就没有现成的数据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气象、水文等一些数据,依赖于专业部门的监测站,但不一定每个村子都有相应的站点。”张四海说。
张四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伏叶村调研。当时,他们需要采集当地的水文数据进行调节服务的测算,但村里此前没有布局监测点位。“我们去找水文局商量,在村里新设置了一个监测点。然后我们专门安排相关人员定时定点采集样本,再找第三方团队做检测和分析,最后才得到数据。”张四海记得,那次调研他在村里连续住了7天。
还有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按照原定计划,对于文化服务方面的数据,每个村采集任务由1名老师和5名学生组成的团队负责,需要收集200份左右的问卷,且对游客来源、年龄构成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有一次,张四海在后期数据复核时发现,很多数据是无效的。“比如,那个村的200份问卷里,有一半以上的受访游客都来自宁波,且数据重合度很高。”张四海向记者抱怨,“估计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偷懒了。”
对于有明显出入的数据,张四海通常会全部剔除,再花时间重新去村里采集数据。后来,张四海有了经验。“在问卷调查时,即使只需要200份数据,我也都会告诉学生至少需要300份。”张四海说。
不过,即便做了很多努力,GEP核算结果可能仍难言完美。两山学院执行院长刘克勤在谈及现有的浙江省GEP评估模型时表示:“目前县以下村镇尺度的GEP核算在探索中实践,数据的粒度尚需提高,小尺度的区域GEP核算,需要更加精细的数据源及核算结果。”
本地化尝试
在张四海看来,GEP核算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浙江省内可进行GEP核算的权威机构共有3家,两山学院是其中之一。”张四海告诉记者,“即便有了相对准确的数据源,在后期使用现有模型时计算仍可能产生较大误差。”
采访期间,张四海多次提及“本地化”一词。在他看来,虽然现有GEP核算都是在欧阳志云论证的技术标准上展开,但在个别参数上存在很大差异,需要进行本地化的调整。他给记者举例子,南北方的土壤侵蚀系数不一样、山地坡度和坡长不一样……这些差异都会反映在对应的核算结果上。基于原有模型,两山学院对目录清单、功能指标和计算参数等都进行了本地化的调整,以期更精准反映丽水的地域特色。
比如,丽水的百山祖国家公园被誉为“江南秘境”。今年1月,这里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此外,这片原始密林还是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等中国特有物种的生长地,黑麂、穿山甲、黄腹角雉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里是全国野生大型真菌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目前采集标本和鉴定记录的有632种。在对此区域进行GEP核算时,两山学院新增了物种保育价值和气象景观价值两项指标。两项指标的测算均使用支付意愿法——调查人员会发放问卷,询问受访者:“你愿意为保护珍稀物种出多少钱?”张四海回忆,最低的愿意出5元,最高的出到300元,最后的平均值大约为几十元。记者觉得数值偏低,张四海提醒记者:“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都是额外的付费。”
相对而言,物种和景观的“生态溢价”可能不如好空气。此前,有研究人员曾对改善空气质量问题进行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为减少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愿意支付353.41元/年。在最后的核算报告中,气象景观价值和物种保育价值分别为10.41亿元和368.49亿元。
近两年,丽水的GEP核算摸索出了经验,前来取经的地方不少。有的地方还邀请两山学院的团队过去帮忙做GEP核算,张四海直言“做不了”。“在丽水,我们可能开个车很容易就能去村里做调研,但要去外地就会很不方便。”张四海解释,“还是需要本地化的团队。”对两山学院而言,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为此,两山学院积极谋划“走出去”,在各地合作布局。2019年12月,两山学院在四川省宜宾市成立中国(丽水)两山学院长江分院,又于2020年7月和9月在吉林梅河口和陕西铜川成立了分院,接下去还计划在西北和南方成立分院。
GEP一键核算
目前,丽水已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体系。2020年5月,《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发布。2020年10月,在总结丽水实践成果基础上,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是省级GEP核算标准。接下来,由丽水等地参与制定的GEP核算“国家标准”也将呼之欲出。
从去年开始,丽水与航天五院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GEP核算提供更实时、准确的数据。今年4月,两者合作共建的“天眼守望”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营。丽水市发改委生态经济处工作人员陶燎亮告诉记者,在“天眼守望”平台上,丽水上线了标准化GEP核算模型,可对全域生态价值“一张图”进行动态绘制,推动实现任意区域GEP一键核算、一键报告。不过,由于村级边界较难划分,目前该模型的GEP核算只能精确到乡镇一级。下一步,丽水还将围绕GEP核算开发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包括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多个模块。
通过“天眼守望”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年来丽水各县的GEP变化情况。在刘克勤看来,常态化的GEP核算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体现区域GEP变化趋势。“GEP核算就像是给生态做体检,体检完了才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转化的。”刘克勤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确切说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增加经济财富和社会福利。
GEP核算只是第一步。绿水青山“定价”之后,更要推动绿水青山可交易。其中,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发力缺一不可。既要建立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政府购买机制,又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
在丽水探索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的过程中,有两个案例常被津津乐道。一个是当地建立了瓯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市域内瓯江干流7县(市、区)每年设立横向生态补偿资金3500万元,通过水质、水量、水效综合测算指数分配补偿资金。另一个是2020年7月,青田县首笔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成功,杭州宏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两山银行”向小舟山乡“两山公司”支付300万元,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生态产品。
希望这样的案例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