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业务商业化落地受阻,自动驾驶领域也面临重重挑战,加之上市遇挫,位列“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面临生死考验,能否断臂求生尚未可知。
位列“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近日有消息称,依图科技旗下的依图医疗已被出售给昔日的竞争对手深睿医疗。在动脉网2020年发布的榜单中,深睿医疗以50亿元的估值位列数字医疗榜前列,而依图医疗的估值与深睿医疗大致相当。双方的合并,被认为是中国AI+医疗影像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事件。
《中国企业家》分别联系深睿医疗和依图科技,核实此事。深睿医疗表示不予置评。而截至发稿,依图科技也暂未回复。
一个多月前,依图科技冲击“AI第一股”遇挫。2021年6月30日,依图科技主动申请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而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上市审核。
依图科技主动撤单,或与其大幅亏损有关。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三年半内,依图科技累计亏损超72亿元。
终止IPO,意味着依图科技的融资渠道受阻,现金流压力倍增。或许,这也是其不得不“断臂求生”出售旗下依图医疗并大幅裁员的原因之一。
成立于2012年的依图科技,自称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个领域拥有世界级的技术水准。在中国,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被并称为“AI四小龙”。
2020年11月,依图科技率先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试图冲击中国“AI第一股”,但最终折戟而归。而其他同行在资本市场的境况则相对乐观不少。
就在2021年8月13日,国内人工智能平台企业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云从科技已于7月20日成功过会科创板;商汤科技则确定了A+H上市计划,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旷视科技亦在赴港IPO失利之后,将目光转向了科创板。
除了“AI四小龙”,其他不少AI公司在近期获得了大额融资。仅在医疗AI这一领域,今年以来,数坤科技、鹰瞳科技、深睿医疗、推想科技、森亿智能、晶泰科技等公司,都宣布了数亿元级别的新融资。尤其是推想科技和鹰瞳科技,已分别于2020年底和2021年初与券商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抢跑“医学影像AI第一股”。
从昔日的明星AI公司,到如今陷入裁员、割肉的境地,依图科技何以至此?
身处困境:三年半内净亏72亿
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朱珑和林晨曦是高中同学,均来自福建福州,于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大附中。
高中毕业后,朱珑留学美国,后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统计学博士,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统计建模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他在博士期间,师从Alan Yuille教授(计算机视觉学界奠基人之一,也是霍金教授的得意门生),被媒体称为“霍金的徒孙”。2008年至2011年,朱珑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在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林晨曦则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获得计算机科学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信息检索以及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工作;2008年至2012年,任阿里云计算资深专家(技术总监)。
2012年,朱珑回国。同年9月,他和林晨曦共同创立了依图科技。依图科技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正是朱珑和林晨曦的强项,也是人工智能最早被大规模应用的领域:计算机视觉。
依图科技曾是一家备受资本追捧的企业。2013年至2020年,依图科技累计完成了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云锋基金、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等多家知名基金。在《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依图科技估值140亿元。
不过,朱珑早年曾向媒体讲的故事是:依图科技刚创立时,人工智能尚未成为风口,创业公司没几家,VC也并不认可,朱珑便瞄准了行业内公认的硬骨头:安防市场。
朱珑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江苏苏州公安局,求得了三分钟的“推销时间”。苏州市公安局提出,如果朱珑的产品识别率能超过70%,就考虑合作。两个月后,朱珑拿出来的产品,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0%。一年后,人脸识别技术在苏州公安系统落地,2016年仅在苏州单个市就协助破案1080件。
在安防市场首站告捷后,依图科技开始拓展其他商业场景。
2016年,依图科技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还成立了子公司依图医疗,由阿里云原产品总监、挖财网前CTO倪浩博士担任依图医疗总裁。
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面向医疗领域研发出了care.aiTM系列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医疗临床决策、智能医疗大数据及智能医疗管理领域,可为医院、体检中心、政府机构等提高医疗科研效率、诊疗能力以及服务水平。
其中,智能医疗临床决策解决方案是对医疗影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进行辅助诊断,目前覆盖肺癌、乳腺癌、儿童生长发育、脑卒中、病理、新冠肺炎等病种。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如今依图科技的主要业务分为智能公共服务和智能商业两大类。
截至招股书出具日,依图科技为国内外800余家政府部门及企业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三年半内,依图科技的总营收不到15亿元,净亏损却超过72亿元。
依图科技的亏损只是整个AI行业亏损的缩影。2020年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曾表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亏损状态,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除了依图科技,其他已披露招股书的AI企业亦陷入亏损:第四范式三年半亏损超30亿元;云从科技三年半亏损近30亿元;旷视科技近四年亏损超130亿元。
“包括‘AI四小龙’在内,中国第一代AI创业公司的普遍模式是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再应用于各个具体场景,平台化成本很高,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硬件厂商较大的冲击。而像深睿医疗、数坤科技、安德医智、晶泰科技等,属于第二代AI创业公司,更注重找到一些高价值、强需求的场景,如影像诊断、药物研发等,切入特定场景开发相应产品组合,再寻求平台化的发展,整体商业化策略会更加精准。”易凯资本执行董事沈煜霄向《中国企业家》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依图科技原本计划通过科创板上市募资75.05亿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项目、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系统项目、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项目、新一代语音语义能力平台项目。但随着科创板IPO的终止,这一募资计划也落空了。
断臂求生:出售医疗业务、裁员
“依图科技要剥离医疗业务,内部早就传开了,因为医疗业务本来就不赚钱。”依图医疗前员工方浩(化名)告诉《中国企业家》。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分别实现营收约10万元、560万元和563万元,占整体营收比例均不足2%。
除了不赚钱,依图医疗在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上也出现了问题。从2020年1月以来,陆续有十多家厂商拿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但依图医疗在这方面却不尽人意。
对于AI+医疗影像,目前市场上探索最多的应用场景是肺结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高分辨率CT的广泛使用,肺部结节愈来愈成为临床常见问题,公开数据也较多。如果是恶性肺结节,就提示患癌的风险。因此,AI企业在肺结节领域较容易出产品,收效周期短,可更快获得经济效益。
依图医疗是最早进行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的厂商之一,但因为临床实验设计问题,错过了第一批拿证的时间窗口。而和依图医疗同期申报肺结节三类证的深睿医疗,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获批。
“依图医疗在产品端有一定先发优势,但没有把优势延续下来。在近两年,医疗+AI产业的政策面才逐渐明朗起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真正实现成功商业化落地,产品是第一步,另外还涉及到临床实验设计、临床资源推动、审评审批、市场策略等一系列关键要素。”一位医疗专家向《中国企业家》这样评论。
沈煜霄也表示,AI+医疗方向,有非常高的政策壁垒、准入壁垒和应用壁垒。
在着手为依图医疗寻找买家的同时,依图科技还在进行裁员。早在2021年初,依图科技就曾有大规模裁员传闻。市场传闻,2021年第一天,依图科技CTO颜水成博士就离职了。
而据钛媒体2021年7月中旬的报道,依图医疗总裁倪浩彼时已处于“脱离工作”的“挂职”状态,杭州依图医疗、上海依智医疗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均从倪浩变更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架构师林晨曦的名下。
钛媒体还称,截至2020年6月,依图科技的员工数量为1507人。但该公司计划最终要削减到200~300人左右,裁员规模超70%。依图医疗是依图科技裁员的重灾区,依图医疗事业部员工数量缩减九成以上,业务几乎处于关停状态。
2021年6月,当时仍在依图医疗工作的方浩遭遇了裁员。他向《中国企业家》表示,离开依图医疗之前,他听说集团要将人员削减到500人以下,“大家没料到,一是集团会进行如此高比例的裁员;二是集团会将依图医疗卖给深睿医疗。”
方浩透露,依图医疗最初谈的卖家是数坤科技,“依图医疗的产品线与数坤科技的产品有较大的互补作用,而与深睿医疗则有不少产品线是重叠的。”
沈煜霄则认为,在产品端,依图医疗与深睿医疗在某些学科和适应症上存在重叠,但在儿科领域,还是较为互补的。
2019年,依图科技发布骨龄领域首个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儿童生长发育诊断系统,并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医疗器械准入许可。
2021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依图医疗“儿童手部x射线影像骨龄辅助评估软件”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这是依图科技取得的第一张AI三类证,也是国内第一张和目前唯一一家儿童骨龄AI产品的三类证。
“中国在实行三胎政策后,儿科领域是一个有较大潜力的方向。深睿医疗应该也看到了这一点。”沈煜霄说。
上述医疗专家也认为,深睿医疗收购依图医疗的核心逻辑,除了产品上的互补,还有技术和资源上的整合。
依图医疗与数坤科技最终没有合作,或许在于价格没谈妥。据雷锋网援引某公司行业专家的爆料称,“深睿出价一亿多(元),数坤出价只有(它的)一半。”
8月13日,《中国企业家》分别向依图科技、深睿医疗和数坤科技求证,三方均未予置评。
群雄环伺下,挑战重重
“对依图科技来说,剥离掉投入产出比低的医疗业务未必是坏事。现在依图科技可以轻装上阵,将资金和资源优势投入到他们更擅长的应用场景上去。”沈煜霄说。
依图科技早前已瞄准自动驾驶赛道。2020年2月,依图科技设立了上海依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依行科技”),这是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动驾驶当前正处在资本的风口上。据《中国企业家》统计,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的5个月时间里,滴滴、pony、momenta、文远、智加、图森未来、嬴彻、驭势、地平线等九家公司总计获得了34亿美元融资。
在自动驾驶赛道受资本热捧的背景下,依图科技不想错过这一机会。
早在2019年的求索芯片发布会上,朱珑就称依图芯片与特斯拉发布的全自动驾驶(FSD)芯片异曲同工,特斯拉从3年前开始打造,而依图只用了2年,效率更高。朱珑也指出,与特斯拉不同的是,依图不会自己做自动驾驶汽车,但欢迎无人车公司合作。
据钛媒体报道,依行科技由依图科技早期团队成员陈远浩领导。其直接向依图科技创始人、CEO朱珑汇报。目前依行科技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依行科技曾对外表示,该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底层的高算力芯片×世界级的算法。其中,高算力是指依图自研的求索AI芯片。2019年,依图科技发布其首款云端视觉推理AI芯片“求索QuestCore”。而依图科技的第二款AI芯片,也已开始研发。
研发出AI芯片不是目的,针对应用场景和业务逻辑定制AI芯片才是意义所在。通过场景化的AI算法实现行业垂直整合,也是AI公司发展的趋势之一。比如,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这家主要做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公司,已发展出一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垂直整合方案。
但相比英特尔或Mobileye,依行科技没有垂直行业的长期深耕,对于地图数据支持也较为匮乏。依图科技能否帮助依行科技冲刺到行业头部地位,获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机会,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事实上,除了自动驾驶和医疗健康,依图科技在其他AI应用场景都面临挑战。因为盯上AI领域的玩家,不只有AI“四小龙”,还有一众实力强劲的科技巨头和传统企业。
何况,AI技术领域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在国外,谷歌、英特尔、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在国内,腾讯、阿里、百度、美团、字节跳动、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在AI技术上的积累并不薄弱,在基于落地场景的研发上,它们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优势。
凭借算法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群雄环伺之下,原本技术出身的AI企业优势不再。上市受挫后,依图科技正面临一场“生死劫”,它能否越过这道坎,加强造血能力,并走出包围圈,尚未可知。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