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深圳,沿着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行走,微风阵阵,荷叶田田。不远处的浅滩湿地上,偶有白鹭飞过。
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这条河也曾经是广东省水质最差的一条河,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2016年初,在遍布深圳全市的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
这一年,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战。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东莞两市以茅洲河治理为契机,“水、产、城”一体联动,将茅洲河治水和产业治理、城市升级融合在一起。
近年来,深圳、东莞两市淘汰重污染企业,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推进面源污染防控,排查流域内近3万家企业,完成了9799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整治面源污染源17260个。
经过近5年的综合整治,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流域内44条黑臭水体、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已于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流域内深圳侧已完成近125公里的河道景观提升修复,建成湿地公园5座,昔日的“黑臭河”变成“景观河”。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以茅洲河为代表,深圳159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实现不黑不臭。
治理后的茅洲河,河水变清,河道变宽。2020年7月,曾外迁的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又回到了茅洲河,停办多年的龙舟赛也重新开赛。
霍寒雨刚刚在茅洲河里完成水上皮划艇训练,他说:“茅洲河现在很漂亮,水很清,训练的时候我还看见鹭鸟飞过。”
茅洲河“变清”是广东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的缩影。经过“十三五”特别是近三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7.3%,比2015年提升9.8个百分点,包括茅洲河在内的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治污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重污染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的基础还不稳固,污水收集率仍需大幅度提升,“保好水”的压力也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依然在路上。
关键词: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