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时不灰暗,得意时不嘚瑟。”这句话对近几年才闯入资本市场的“入学新生”——物业管理企业来说,颇为值得思考。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一所大学,奖学金或许要发给那些“敢于创新、稳健发展、坚持给用户提供好服务”的“均好生”。
年销售额创下17万亿元新高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前行的30年中,物业管理作为开发商的附属业务,曾度过一段较为“灰暗”的岁月,客户投诉量大、业务运转靠集团从住宅开发中拨钱、招聘不到有服务意识的年轻人……有一位头部物业企业掌舵人曾向记者开玩笑称,过去搞开发200万元支出才需要找他签字,搞了物业后,门槛一下降到了5万元。彼时,物业管理似乎尚不能成为一个行业,房产“售后服务”理念还未成气候。
当然,中国最早对物业有“服务”概念亦不能算特别早。1981年,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它比英国最早的物业公司晚了120年。当时,业主付的物业费是卫生费、维修费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围绕房子、商业楼宇这类资产衍生的服务需求越发壮大,直至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物业管理行业变成了有着数万亿元规模的蓝海。
从寂寂无名,到转变成一个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的“行业”,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6月30日。是日,花样年旗下彩生活以科技型综合社区服务运营商的身份,打响了物业管理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枪。一下惊醒梦中人,开发商“恍然大悟”,原来物业业务也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高估值IPO。
随后,物管公司纷纷奔向资本市场。7年间,41家房企分拆物业管理公司登陆H股,板块市值一度超过8000亿元,估值一度从60倍降到现在的合理区间30倍。可以说,资本市场已经赋予其和新兴高科技行业旗鼓相当的估值。到2021年5月底,上市企业合约面积均值将近2亿平方米,基础服务收入均值20.4亿元,“行业”之势大成。有投资者笑称,过去没人关注的板块,现在迎来了“嘚瑟”时刻。
随之而来的是并购时代。上市后募集到的资金,多被物管企业用于收并购扩大管理规模。2020年行业有效并购案例超76宗,花费金额达107亿元,是2019年的近3倍。行至2021年,大宗并购更是时有发生。
在这一切的背后,莫忘了7年前彩生活上市之初,是凭着能为业主提供包括洗车、购物等多个行业日常需求,而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同样,也莫忘了彩生活上市后大手笔频繁收购,导致管理半径不足,业主投诉量倍增,一度陷入发展困境,而今才慢慢回归“服务是本质”的经营逻辑。
“失意”时刻需坚守服务品质,“得意”时刻仍需理性,坚持升级服务,做难而正确的事。当下的物管企业,应该关心的是怎样让业主更满意,这才是企业经营久久为功的“王道”。
王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