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新能源电池汽车快速发展之时,氢燃料电池汽车则率先从公交车和重型卡车等商用车发力,开始体验“氢能时代”。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环保性能佳、转化效率高、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技术路线,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我国在新能源电池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优势,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创新生态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从公交车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张家口:氢燃料公交车保有量全国领先
□记者 秦婧 张家口报道
如今,若在张家口城区留心观察,会看到车牌末尾印有“F”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繁华的城市马路上穿行。尽管“样貌”与普通公交车并无太大差异,但“内里”却更加环保,是当前深受市民欢迎的新型绿色交通工具。
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近年来,张家口市大力发展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氢能汽车已在全国多地实现商业化运营,在通勤、物流等诸多方面均有应用。其中,张家口将氢能汽车大规模投向公共交通领域,30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保有量全国领先。
“张家口公交集团从2017年就开始采购并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目前,30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覆盖主城区10条公交线路,累计行驶1600万公里,运送乘客5200万人次,成为了全国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较好的城市。”张家口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霍俊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给汽车加氢,通过氢氧离子的化学反应“现场发电”,其燃料来源于氢、排放出水,实现绿色无污染。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补给速度快、用时少的特点,将加氢枪插进加氢口,10分钟之内就可以加满氢燃料。
“天然气车型仍然有直接碳排放,且存在动力不足、天然气季节性供应不足问题;纯电动车型存在电池寿命及续航里程问题,更换电池及电池退役成本比较高。从实现坝上氢能基地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绿氢应用在经济性方面完全可做到优于燃油。”张家口市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尹旭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为加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今年4月份,张家口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和监测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是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和监测中心。中心通过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对产氢量、加氢量、车辆行驶里程及耗氢量等多项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采集监测,同时对各环节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中心的启用,也将对2022年冬奥会期间各氢能厂站的安全平稳运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调度等发挥积极作用,助力绿色办奥。”尹旭光说。
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站、电动车需要充电桩一样,燃料电池车也需要制氢厂和加氢站保驾护航。
今年2月,位于桥东区的海珀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解水制氢项目在试生产期内平稳运行结束,标志着张家口市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整车制造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形成。据了解,该项目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和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全程无碳排放,实现“绿电”制造“绿氢”。
公司技术负责人赵辉介绍,制氢项目一期工程氢气产量4吨/日、可满足300辆大巴用氢需求,厂内加氢站加注氢气1.5吨/日、可满足100辆大巴用氢需求;扩产工程计划于2021年年底投产。届时,氢气产量将达8吨/日、可满足600辆大巴用氢需求。
据了解,张家口目前已有2座制氢厂、4座加氢站,今年年底将达到4座制氢厂、16座加氢站,为氢燃料车辆运行做好全方位保障。同时,继续加大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2021年年底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将达到444辆。2022年冬奥会期间,张家口市预计将投入515辆氢燃料客车保障赛会交通服务。
重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力
车检院等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已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检测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汽研还建设了重庆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综合营运监控平台,通过打通制氢厂、氢储藏、氢运输、加氢站、氢能车等各方数据,可及时进行风险处置及资源调度,形成氢能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加氢站不足也是产业发展需要补足的“重要一环”。今年4月,重庆集中开工建设首批3座加氢站,建成投运后每天可满足约300辆氢能源公交车或480辆氢能源市政物流车的加氢需求。据介绍,重庆将探索加氢/加油、加氢/加气、加氢/充电等联合建站发展模式,预计到2022年将建成10座加氢站。
“聚焦全产业链谋划产业发展,未来重庆将形成完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涂兴永表示,依托现有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及核心配套项目,重庆将重点围绕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布局加氢站,拓展应用场景;并且在成渝高速和渝万高速沿线布局加氢站,打造成渝氢走廊。
此外,根据规划,到2022年重庆从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部件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将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超过80家,其中全国有影响力的整车企业2家、动力系统企业3家、核心零部件企业10家。
□记者 黄兴 重庆报道
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相继推出、加氢站密集建设、布局氢能动力检测机构、开展氢能汽车示范运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近期重庆多个氢能源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加紧建设,凸显重庆积极“抢滩”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市场,并在全产业链发力。其中,在示范推广方面,重庆将探索推进公交车、物流车、港区集卡车等示范运营,到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800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环保性能佳、转化效率高、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技术路线。氢燃料更是被业界专家称为“终极能源”,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据介绍,重庆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长寿、涪陵、潼南等地的化工企业拥有异常丰富的副产氢,年产量超过10万吨且成本较低,并拥有大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重庆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
“目前,上汽红岩、庆铃汽车等重庆车企先后取得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已上市3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配套企业加快集聚,并加快推进公交车、物流车、港区集卡车等示范运营。”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表示。
在氢能应用领域,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布局氢燃料重卡的“入局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乔韵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目前已经有氢能市政环卫车上市,氢燃料重卡被多个氢能示范城市列为推荐车型,未来还将有更多氢燃料车型推出。
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庆铃集团,围绕氢能源搭建的“一张网”已现雏形: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打造的氢燃料轻卡已完成开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动力总成研发正加紧开展,并有序推进重型物流车产品开发、整车示范运营及商业化等工作。
围绕整车企业,明天氢能、德燃动力、博世动力、国鸿氢能等核心配套企业先后落户,重庆正加快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在九龙坡区,当地集聚一批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电堆、空压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以博世-庆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为例,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生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2.3万台,实现产值200亿元。”九龙坡区经信委副主任严国存说。
聚焦全产业链,重庆还在基础设施、检验检测、运营调度等环节“补链”,助力构筑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基石。近期,投资5亿元的国家氢能动力质检中心项目在重庆开工建设,这也是首个国家级氢能动力质检中心,建成后可为西南乃至全国氢能产业集群提供服务。据悉,目前,中国汽研、重庆
大连:“氢能公交”前景可期
□记者 郭翔 张博群 大连报道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起步轻,运行平稳安全。与原有车辆发动机及变速箱相比,氢能反应堆和电机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而且同样车长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载客能力更强、车身自重更轻、能源损失更小。”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负责大连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的大连交运集团保税区有限公司经理乔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今年3月30日,大连首批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上线,承担氢能公交示范线路的日常运营任务,标志着辽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进入“氢能时代”。
在氢能公交车运营过程中,大连交运集团制订适用于氢能车辆的操作规程、制度和应急预案。乔一介绍,在车辆维护保养方面,该公司邀请车辆生产厂方技术人员、维修高级技师,以及组织维保人员开展各项维修和保养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
“针对新能源车辆小而复杂的电气系统和车辆电脑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运作’。”乔一说,做好氢能应用数据采集、分析,为氢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大数据资源。
氢能公交车运行离不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大连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前,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投资的综合加能站已投入运行。
“大连盛港加能站是中国石化在东北地区建成的首座综合加能站,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的综合供给新型网点。”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波说,该公司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投资的第二座综合加能站也将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
据报道,未来5年中国石化规划进一步加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发展以油氢混合站为主的加氢站网络,拟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为推动绿色制氢,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与合作方正在共同推进风能制氢项目,建设绿色能源综合示范应用项目,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打造光氢一体化示范应用,形成“太阳能、风能-电能-氢能”绿色能源链条。
“公交、重卡等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前景较好。”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车文斌看来,当前氢能汽车的应用场景类似于10年前电动车的应用场景。
根据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规划,2021年至2025年为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应用与市场培育阶段,将依托本地化工副产氢资源,以公交和物流领域示范应用为突破口,逐步拓展氢能向轨道交通、船舶、港口、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领域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迭代发展。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率先在公交车、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工程作业车、叉车等商用车领域得到应用,而后将在乘用车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整车供氢系统、动力系统,以及集成、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驱系统等的研发与制造。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率先布局氢能产业的地区发展思路相对清晰,按照制氢-加氢站-氢能车辆的“一环”与研发-生产-装备的“一链”进行“双路并进”,逐步完善产业格局。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已明确重点发展氢能装备、燃料电池、氢能应用等领域,逐渐形成“一港、一园、一区”(大窑湾氢能示范应用港、二十里堡氢能产业园、小窑湾氢能产业服务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规划将大窑湾港打造为氢能示范应用港口,利用已建成的加氢站,推广氢能燃料电池物流运输车辆、叉车、牵引车、装载车等港口机械,以及公交、船舶在港口的示范应用。
5月31日,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与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后者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氢能产品研发试验中心,将聚焦氢燃料电池产业中涉氢产品部件的检验检测和技术研发,成为氢能检测领域具有公正性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此外,氢能牵引电机、氢能发动机零部件等项目今年也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氢能产业园落地,进一步完善当地氢能产业布局。
吉林白城:从氢燃料公交车到北方“氢谷”
□记者 李双溪 吉林白城报道
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街道上,能看到一批特殊的公交车:白色车体上印着蓝色H2字样,标志着氢燃料汽车的“特殊身份”。这批公交车是去年10月21日投入运营的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它们运行于东北地区首条氢燃料公交线路。该车由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自主研发设计,一汽解放长春智慧客车分公司制造生产。
《经济参考报》记者上车感受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部宽敞明亮,运行起来安静平稳。车上载有8个储氢甁,运行时通过氢氧离子的化学反应发电提供动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因此闻不到尾气的味道。
据了解,该公交车具有补充燃料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的特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氢时间仅需15分钟,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在城市公交使用及节能方面更具优势。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冬季干旱寒冷,气温最低时跌破零下30℃。这批公交车上线之后,刚好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检验。从设计上,氢燃料公交车可实现零下30℃超低温启动,零下46℃存放。白城市公共汽车公司司机刘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前燃油的公交车冬天会因为温度低而发动困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冬天很容易发动,而且续航里程比纯电动公交车长。
目前,这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白城市1路、2路、10路等3条主要公交线路上运行,已累计运输乘客75万人次。
白城市公共汽车公司经理连晓晶介绍,目前白城市建有一家加氢站,可以为现有公交车提供充足氢燃料。但是,由于氢燃料都是从沈阳运输过来,因此加氢时会有压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添加效率。今年下半年,白城市将建设制氢企业,通过消纳白城的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届时将有效缓解本地氢燃料不足的问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白城市引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背后,有着更长远的产业规划——打造中国北方“氢谷”。
据介绍,白城市从2018年开始谋划,并完成了《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白城市氢能从新能源电力开发起步,延伸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采取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具有零污染、可持续、全链条特性。2019年8月,由白城市牵头,组建了包括一汽解放等15个领军企业参与的氢能产业战略发展联盟。
目前,白城市已经与长春市合作,借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解放汽车制造优势,合力打造“白城—长春”吉林西部氢能走廊,沿长白高速公路布局加氢站,开通氢能大巴车专线、城市公交,开展氢能车辆示范运营,进而建设氢能高速路、氢能服务区、氢能特色镇,促进氢能基础设施与燃料电池汽车协调发展,辐射并带动全省氢能汽车产业发展,预计到2035年氢能汽车产能将达10万辆级,全市年制氢能力达百万吨级,累计投资达2000亿元,产值近2000亿元,推动氢能商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氢能区域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