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燕红、通讯员许咏怡报道: 28岁的万先生(化名)为治脱发,在美容店的推荐下服用某品牌“美发丸”,以助生发功效。可是,服药约3周后,发量没有见长,反而自觉身体不适。万先生赶紧停药,但症状依然存在。于是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检查时医生发现万先生全身皮肤、巩膜呈现重度黄染,精神状态较差。后经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经过4周治疗,万先生于近日康复出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罗润齐指出,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我国目前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主要来自相关医疗机构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比例的20%。由于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数据,故尚不清楚药物性肝损伤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但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
据了解,近年广医二院感染病科,陆续收治了多例服用中成药制剂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肝衰竭的病例,包括直接服用何首乌生发,也有服用补肾益气类的中成药,还有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