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温建敏 李妹妍 实习生 谭洁文 通讯员 李家勋
电动车驶上机动车道?查!
近日,广州交警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全市统一行动,全面加强摩电综合治理。截至3月24日中午,全市85个联合查车点共查扣违法摩电600多辆,查处摩电交通违法行为7100多宗。
事实上,针对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已开展过多次整治。仅2020年,广州交警就查处了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41万多宗。
为何电动车违法现象屡治不止?广州相关部门应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样困扰于电动车违章问题的深圳又采取了什么做法?羊城晚报记者历时两个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惊魂!记者目睹电动车骑手撞上轿车
今年1月27日10时,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仓边路目睹了惊魂一幕:一辆电动车与白色轿车迎面相撞,电动车骑手倒地昏迷,其右膝鲜血淋漓,很快就染红了路面。
据了解,受伤骑手是某燃气公司的配送员。事发前,他载着两罐油气在仓边路的机动车道中心逆行,想抄捷径拐入越华路。迎面驶来的白色轿车避让不及,两车发生碰撞。
类似的交通事故还有很多。1月11日,白云区江高镇环镇东路上,一辆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转弯时被后方大货车碾过,骑手抢救无效后死亡。2020年11月13日,海珠区中大纺织城内的路口,一辆电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与市政环卫车相撞,骑手连人带车被卷到了环卫车下。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小北路蹲守后统计发现,非周末白天时段有超过3000辆电动车在该路段的机动车道上行驶,至少有200辆电动车因逆行引得汽车司机连按喇叭。记者在路边看到,不少外卖骑手在机动车道上一边骑车一边看手机。记者还看到有家长骑电动车载着三个小孩,四人均没有佩戴头盔。
在仓边路与中山路的交叉口,行经这里的公交车司机时常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记者在此目睹,机动车道的绿灯亮起时,一辆76路公交车正准备起步,车头不足一米的地方突然横闯出一辆电动车,司机被迫紧急刹车。
在批发市场聚集的沙河顶一带,各类电动车在本就不宽的机动车道上肆意通行。在先烈东路上,触目皆是送货的电动三轮车、两轮车,这些车满载货物直接行驶在机动车道中心。
沙河顶某饮料批发店老板戴泽堂每天要给批发市场里的小卖部和饭店送六七百箱饮料,他和店里的员工每天要骑着电动车出去三四十趟。对戴泽堂来说,在非机动车道内跟着手推车后面慢慢骑行是“不划算”的,“我们是快消品行业,需要更快地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上。”
乱象!非机动车道常被挤占,电动车只好“抢跑”
饿了么骑手李秀洪经常在中山路一带送外卖。虽然中山路全线都在机动车道旁边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但是这条车道最宽处只有1米左右、最窄处连70厘米都不到,靠站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时常把这条车道占得一点不剩。平台对送餐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李秀洪无法等待这些占道的车辆离开,“遇到有公交车、网约车停在路边,我们就会绕到机动车道里面。”
“非机动车道上经常停着不少汽车。”市民张君每天骑电动车行经环市东路去买菜,但顺利驶入非机动车道的时候往往“可遇不可求”,“我比较注重安全,所以我不走汽车道,宁愿在人行道上骑慢一点。”
即使骑行在人行道上,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有一次张君小心翼翼地骑行在环市东路的人行道上时,差点撞到一个老人,“当时路边有一家店和我打工的店很像,我就多看了一眼,幸好当时速度不快,没有撞伤人。”
小北路两侧居民楼众多,人流量极大。记者走访发现,小北路的非机动车道划设在人行道中央,宽度约1.2米,占人行道总宽度的30%左右,往来的行人在非机动车道行走,大部分不会主动避让电动车。
而黄埔大道两旁,寻常可见的路缘石让非机动车道变得断断续续,骑手们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把自己的车子搬上将近10厘米高的路缘石台阶。
而在一些车流量更大的路段,则没有非机动车道。广州大道中两侧并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早晚高峰期机动车道两旁行人、电动车、自行车交织穿梭。
矛盾!机动车道越宽,非机动车道越窄?
目前,广州市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依据,是2017年由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该规定指出,“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禁止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区域内,禁止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但事实上,近年来市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期间,就有多位政协委员就电动车管理问题递交了提案。
“只堵不疏难彻底解决问题,应当堵、疏并举。”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说,“调研发现市民普遍对电动自行车恢复路权、实施上牌登记管理等需求突出,以管代限的呼声比较大。”
广州市政协委员冯昭扬建议,要尽快明确电动自行车在广州道路交通中的定位,配置相应的道路和管理资源。在电动自行车流量集中的局部区域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车道系统。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资料获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非机动车享受的道路资源十分充裕:当时市区主干道环市路和东风路在道路两旁都设有宽阔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汽车道之间还有绿化带作为分隔。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庞大的汽车保有量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缓解车多路少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多处道路不得不压缩了原有的非机动车道。
回应!广州将逐步增设完善非机动车道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作为同样困扰于电动车违法问题的城市,深圳近年来建设了多条拥有独立路权的非机动车道。在聚集了多家批发商城的深圳华强北商圈,相关部门在振中路上用围栏划设了一条宽达两米的非机动车道;在深圳南山区南新路,相关部门通过压缩机动车道数量在两侧分别设置了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采用护栏与机动车道进行隔离。
记者在上述路段现场观察发现,非机动车基本都在车道内行驶,道路秩序大大改善。而有关咨询机构评估结果亦显示,设置非机动车道后,这些道路减少了机非交织,高峰期间路段交通运行并未出现明显交通拥堵。
“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自行车道建设里程累计达到2208公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未来,深圳将“连网、成片”持续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提高非机动车道覆盖率。
深圳的做法有无借鉴意义?
“在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有机结合方面,存在非机动车道不连续、舒适性和安全性不足、非机动车道被侵占现象多有发生等问题。”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承。
该负责人指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广州交通运输部门已组织完成旧城区主次干路慢行系统现状摸查及优化提升建议研究工作,并组织编制了《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指引》,下一步将印送各区建设部门,指引各区优化完善慢行系统。
“非机动车出行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规划亦提出了‘促进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接驳,引导非机动车短途出行’的发展理念。”该负责人称。
据了解,广州交通运输部门接下来还将积极指导市本级道路建设单位和各区住建、交通部门,对广州部分慢行系统不完善的城市道路开展非机动车道增设或完善工作,在保证人行道宽度和车行道最小宽度的前提下,通过对车道瘦身、压缩部分绿化带或人行道等形式及结合标线翻新工作,按计划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其中,市本级将结合市管的8条重要道路提升工程,开展非机动车道增设或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