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治污、减排,“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若上面盯得紧就抓一下、盯得不紧就放一边,隔三岔五松松劲儿,那么,生态环境治理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近日,京津冀等地连续多日难见蓝天,空气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普遍关注。据3月13日新华社报道,日前,生态环境部在河北省唐山市暗访发现,当地4家钢铁企业存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未落实相应减排要求、生产记录造假等问题。当地回应称,正立行立改,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已对四家企业予以行政处罚,对相关企业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企业绩效评级全部降为D级,暂扣排污许可证。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也被不少地方列为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新闻中个别企业“互相通风报信”“生产记录造假”,还是打脸了某些地方的环保治理。正如有网友担忧的,这类被点名通报后才“补作业”的地方以及“顶风作案”的企业,恐怕并不是个例,上述新闻值得更多地方和企业反思。
值得警惕的,此事透露出某些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似乎有“松口气”的苗头。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大气十条”“水十条”等举措的持续推进,不少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蓝天多了、雾霾少了,河里的水变清了。这难免让一些地方有了“松口气”的想法,继而不再严格执行相应规定,甚至私下开口子、搞变通。比如,新闻中,当地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却没有有效的后续跟进措施,而涉事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完全没把应急响应等级制度当回事。
治霾、治污、减排,“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这无疑需要各地必须有啃硬骨头、不断爬坡过坎的理念和行动。若上面盯得紧就抓一下、盯得不紧就放一边,隔三岔五松松劲儿,那么,生态环境治理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以空气质量的监管为例,查在线监测数据、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查排放标准执行、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查监管责任体系落实情况……各地都有相应的行动方案。需要盯紧的,是各地有没有不打一丝折扣的执行力,是不是能及时发现反弹迹象并迅速反应。一句话,治理方案不能只留在办公桌上或文件里,而是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既是生态环境治理应秉持的态度,同时也是若干公共治理领域必须坚守的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出清晰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这再次为我们明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必须落地生根。当我们朝着“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目标迈进时,个别地方“企业追效益、污染给百姓”的做法只能成为一本难看的反面教材。而让相关企业及地方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警示更多地方不可重蹈覆辙。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端正态度、查摆问题开始,尤其要警惕可以“松口气”的苗头。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拥有碧水蓝天,各地要扛起责任、不辱使命。
评论员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