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补位,为大家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云办公”“云健身”“云演唱会”“云录制”“云发布”……一场关于“云”的业态成为标配,更是引爆了“云经济”这个词。有些人虽然对这一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但其实已经参与进来了。
针对“云经济”,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云经济”定义为云计算、云服务的经济,《云经济学-企业云计算战略与布局》的作者乔韦曼(Joe Weinman)阐述了“云经济学”不是经济理论中深奥的数学模型,而是技术革命的生动概括,“灵活的云计算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的核心理念。今天我们说的“云经济”主要还是定义企业、社会在云计算大量应用下的商业趋势。
国家自2015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不断创新融合,推动了零售、金融、文化娱乐、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迅猛发展,而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则是技术集群应用,从过去单纯的软件智能,到如今的硬软智能,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整体的产业结构,对促进市场的消费升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引领企业、社会创新发展的标志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人们依靠在线进行工作和生活,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继“非典”之后互联网产业的又一次高速发展潮流,或将给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甚至形成新的经济风口——“云经济”。
无论是人脸识别测体温设备,还是在线打卡考勤系统,各行各业都在上马各项与“云”相关的产品。市场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更应保持理性心态,要谨慎客观看待“云经济”。“云经济”在这段时间的火爆主要是受特殊时期人群在家隔离的影响,但最根本的驱动因素却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疫情过后,脱离了人人宅家的消费环境,“云经济”是否还能继续风光,这要打一个问号。短时间内,其对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带来的影响仍是有限的。
但也要看到,本次疫情期间,广大宅在家的消费者主动应用各类“云经济”的产品,相信对“云经济”产业发展拉动提供了不少支撑。疫情带来短期的压力,同时也带来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以“云课堂”为例,本次的“停课不停学”是对在线教育的一次检验,如线上教育学生自制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差等一些痛点暴露出来,相信推动解决这些痛点将成为“智慧教育”接下来的着力点。此外,有关“云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会对未来更好地推动发展“云经济”带来利好。
经过此次疫情,对于“云经济”,我们既要看到其火爆背后的成因,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变革等层面找到新“风口”。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应加大整合力度、创新机制,真正赋予这一新经济形式更多的活力与动力。(文丹枫 广东省华南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视界产业融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