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里、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泄露……如今,云计算、大数据既给城市发展插上了翅膀,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困境”。在建设数字化城市、推进数字化转型之际,上海等标杆城市还需要引入“用户思维”,以破解数字化难题。
实际上,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的“用户”。就像手机APP的每一次更新,都需着眼于用户使用是否更便捷有效,数字化城市建设也首先必须是从“用户”——市民的需求侧考虑,让市民感觉便捷有效。城市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人。所以,数字化并不意味着要用冷冰的“数据”处理纷纭复杂的城市生活,否则就会顾此失彼,造成形形色色的“数字鸿沟”。
要破解这些问题,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就应该让算法体现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让数字化城市的管理更多地从人民需求的角度考虑,引入“用户思维”,时时刻刻从市民百姓的角度思考,让随着数据而来的新技术、新应用服务于市民生活,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化城市也应当是法治城市。数字化是双刃剑,一方面会让生活更便捷、城市运营更有效;另一方面也让网络“黑客”有了更多可乘之机。比如,曾有一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后,没能力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因此,必须利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之机,加快地方立法,从数据开放、产权、交易、流通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数字经济活动规范,奠定数字经济法律基础。
有了“用户思维”,才能在城市运行高频急难的问题中,发现更多“商机”。上海不妨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让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
有了“用户思维”,才能真正实现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让未来的城市生活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