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住的那地方就根本不通路。”洛南县65岁的李战团,原先住在四皓街道的白川村,“从家里到街道办得走一个多小时哩,干啥都不方便。”
2019年,李战团和村里出行不方便的七八户村民搬到了四皓街道白川社区李湾移民安置点,除了政府补贴外,自己只出了1万元,便住进了1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楼房。两个儿子在外务工,老李在安置点当门卫,全家人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0万元。说起现如今的日子,老李笑着竖起大拇指。
四皓街道因西汉“商山四皓”曾在此隐居而得名。这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近年来,四皓街道抓住入围省级跟踪指导考核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机遇,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旅游名镇,先后投资5.1亿元,统筹推进道路、管网、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创建了4A级景区一个、3A级景区两个,年均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带动1.2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
重点镇建设让昔日古镇旧貌换了新颜,最大受益者当然还是老百姓。“咱四皓这两年变化大得很。”南沟社区2组组长、66岁的赵治民笑着说,“活了大半辈子,老了老了还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50岁的冀爱玲去年从柴峪村西沟组搬到李湾安置点,安排在社区公益岗打扫卫生,一个月900元工资。
2组以前有200多亩地,旅游公司搞开发征了100多亩,一亩地每年流转费500元。村里的妇女大部分被安排在景区里的“一尊皇牛”火锅店、87.8音乐酒店里打工。赵治民也在景区里找到了一份种花务草的工作。“虽说咱干的还是农活儿,但挣的可是工资。”赵治民幽默地说。
截至2020年10月,四皓街道贫困户2343户7565人全部顺利脱贫。南沟社区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四皓街道一手打造美丽乡村,一手打造新民风。各村(社区)按照要求开展“一约四会”、家风家训、先进典型、道德讲堂、文明村(社区)创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深化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利用“院落会”“群众会”等形式,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感受、评选脱贫致富光荣户,为群众提供一个“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人有处找、事有处办”的场所,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民风向上向善 。
“现在居住条件好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的兜里也有钱了,谁不想堂堂正正地站在人前。”赵治民说,“社区每个季度评一次红黑榜,谁上红榜谁上黑榜,左邻右舍都看着呢。好的就学,不好的就改,社会风气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关键词: